關鍵字:排便習慣
-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要小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54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文峰表示,排便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是正常的範圍,依照個人的情形而定,有人吃得很少或是腸道蠕動較慢,可能3天才排便1 次,有人排便較順暢,1天可以大便2~3 次,如果大便的形狀、顏色都正常,就代表腸道很健康。 -
台灣大腸癌地圖都會區盛行率高 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癌症新知 / 腸癌4928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張琮琨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但每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下降35%大腸直腸癌死亡率,據2014至201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50歲以上國人受惠於政府開放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確診時大腸直腸癌多是早期,治癒率提高。 -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癌症新知 / 腸癌7649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容易出現連環屁。但不是所有腸道腫瘤都容易放屁,大腸包括升結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幾個部分,腫瘤若位在右側的升結腸、盲腸,因此處腸道空間較大,腫瘤容易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已轉移肝臟或腫瘤腸道出血。 -
孩童便秘事出必有因 這3個好發時期爸媽應特別留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771名1歲孩童,因先前排便時表情痛苦,且很用力的樣子,排出來的形狀1顆1顆的像羊大便一樣,擦屁股時甚至甚至還有血,讓家長十分擔心,加上近日將近1周無排便,至醫院就醫檢查。收治該案例的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許瑋芸在詢問病史、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確診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與口服藥物,並於門診衛教飲食及生活習慣後半年,排便障礙和便秘症狀已改善,且不需再使用軟便藥物。 -
經常吃這4種食物 不用再吃瀉藥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41上腸胃道的養生保健重點,建議飲食原則是注意腸胃道「保暖」,盡量少喝冰冷或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夏天的冰涼冷飲,或是調味料中的酸辣醬料,都要遠離。特別提醒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這些病患容易因為心理因素,例如生活緊張而影響到腸胃功能,例如胃食道逆流經常會攪亂生活步調。 -
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4655根據衛福部統計,大約有60%的45歲以上曾經懷孕生產過的婦女,因為年齡漸長,肌肉支持力降低,而有過尿失禁、頻尿及尿急等症狀;另外,日本富山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田澤賢次則指出,當骨盆腔內的溫度過低,就會使得血液流動不佳,導致和排尿相關的膀胱括約肌容易堆積乳酸、僵硬,進一步導致其功能減弱,就容易造成尿失禁等漏尿問題。 -
迎向後疫情時代告別悶日子 專家建議多補充維生素C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73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表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外,建議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保持好心情。多項研究證實,經常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還可遠離憂鬱情緒,迎向陽光,其中奇異果的「開心效果」最為明顯。 -
9旬老翁長期「嗯」不出來 原來4公分腫瘤阻塞腸道
癌症新知 / 腸癌4617方佳偉指出,網路上曾有「便秘10年必得腸癌!」一說,雖不是百分百準確,但不可諱言腸癌病人的確有極高比例曾飽受便秘之苦。九旬老翁使用軟便劑十多年,一直認為是年紀大導致腸道退化,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有顆4公分大的腫瘤阻塞腸道,才需要一直依賴軟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