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控制血糖
-
星雲大師晚年受糖尿病所苦! 許多人都忽略「1元凶」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99影響血糖的不僅是嘴巴吃的甜會使血糖過高,導致第2型糖尿病常見致病的原因是攝取過多的熱量,包含甜食、高脂食物、精緻澱粉等。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在台灣糖尿病發生最多的就屬第2型糖尿病佔了90%,背後成因基因遺傳、缺乏運動、曾有妊娠血糖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等之外,就是與飲食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種自己吃出來的疾病。 -
星雲大師受糖尿病所苦晚年定期洗腎 預防應從飲食著手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97「糖尿病是一種自己吃出來的疾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攝取過多熱量,缺乏運動,導致肥胖,此時,體內胰島素代謝異常,無法有效的將葡萄糖帶入細胞,以致大量葡萄糖存在血液中,使血糖超出正常值,而代謝不了的糖份就跟著尿液排出體外。 -
男人罹1慢性病恐「抬不起頭」 中醫對症治療重拾性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75232歲的小陳業績表現亮眼,被老闆提拔升上業務經理,不僅要挑戰更高的業績,還得管理部屬,背負壓力更加沉重。小陳經常工作到深夜,三餐不定時,下班後又暴飲暴食,最近又為了無法滿足女友需求,在女友面前抬不起頭,最近公司健康檢查時,赫然發現血糖值升高,已經有糖尿病前期的情形。 -
「低醣vs.低脂」哪個好? 「這種飲食」更能減肥控糖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593網路上流傳著許多號稱對健康有好處的飲食法,其中2種飲食模式受到大量討論,分別是低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和低油(低脂肪)飲食法。《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就發表了一篇關於此2者究竟誰更有益健康的研究。研究顯示,低碳水高脂肪(LCHF)、卡路里不受限制的飲食方式,在減肥和控制血糖方面,比高碳水低脂肪飲食(HCLF)模式表現更好。 -
糖尿病友運動前注意! 正確保護足部監測血糖補充水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71國內有相當多的糖尿病友,而即使當了病友,仍不能偏廢運動。運動為糖尿病友帶來很多好處,像是降低胰島素阻抗性幫助血糖控制;改善血糖、血脂及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自我形象、釋放壓力減輕憂鬱達到增進生活品質之效。持續規律運動是糖尿病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卻可能引起運動傷害,更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害到生命安全。對於糖尿病友,如何正確運動,避免運動造成的傷害十分重要。 -
糖友血糖失控加速白內障惡化 醫示警不及早治療恐失明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176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的眼疾,一般人在確診輕微的白內障之後,只須點眼藥水及定期回診追蹤。不過糖尿病患就沒有那麼幸運,一位患有糖尿病的65歲男子,剛發現有白內障時,還能看清楚大部分的事物,但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白內障快速惡化,不到三個月他幾乎快要看不見!許多糖尿病患在諮詢白內障手術時,會擔心糖尿病影響到傷口的癒合,謝宏義醫師提到,目前的手術都是微創切口,傷口如筆尖大小,且角膜上幾乎沒有微血管,因此不會流血,安全、癒合速度也快只要遵照醫囑用藥、定期回診即可。不過糖尿病患手術前需更加詳盡的檢查眼睛是否有其他視網膜的併發症。 -
天冷來碗熱紅豆湯!怎麼煮口感最綿密? 關鍵在1步驟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274天氣冷翻天,這時來碗熱呼呼紅豆湯,相當滿足。不過要怎麼煮出鬆軟綿密的紅豆湯,常會聽到媽媽等長輩傳授紅豆湯要美味,重要步驟就是糖要最後加,可是為什麼不能先加糖呢?有民眾不小心在一開始先放了糖,結果紅豆總是「頂扣扣」,對此營養師來解答。烹煮澱粉食材後會有澎潤現象,是因為澱粉加熱產生糊化作用。而添加的糖會與澱粉相互搶奪水份,而抑制澱粉的糊化,也就是會造成紅豆或是綠豆煮不開的原因之一。 -
手腳沒感覺?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 醫師解析照護治療法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411糖尿病會導致周邊神經病變,手腳對疼痛感明顯較弱,對溫度感覺變差;另有人會周邊神經痛,經常有觸電感、燒灼或是螞蟻在爬的感覺等。蔡睿頻醫師提醒,65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男性為18.8%,女性22.8%,需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