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推算
-
彰化新冠抗體研究陽性率萬分之8.3 我社區感染風險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19葉彥伯表示,台灣新冠第1名確診者,與當時全國關注的白牌車司機都在彰化,當時接到台大公衛邀請,想要了解確診者與相關接觸者,再加上後來有許多歐美與大陸回來的居家檢疫者,因此想要確認檢疫、長照、醫療人員、與接觸者等,是否曾經感染,如果高風險族群都沒有找到抗體,也就代表防疫政策安全。 -
陳時中再駁入境普篩 強調1.2萬偽陽性恐壓垮醫療量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0273彰化縣政府檢出居家檢疫無症狀新冠患者,入境普篩議題再度熱議,面對民眾與專家學者等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1月至今入境人數,在病毒核酸檢驗PCR侷限下,恐怕有1.2萬人偽陽性,假使全部在醫院隔離治療與大規模疫調,恐怕重創台灣醫療防疫量能,多做一點反而有害。 -
合成嗜甲醇菌改善碳循環 中研院研究登上《Cell》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740此研究以獨創的理論,推算出大腸桿菌需被調控的關鍵酵素,進而修改其基因並進行人工演化而成。廖院長解釋,這是中研院獨力創造的成果,需要高端人才的熱忱投入,深入探索問題的關鍵,輔以中研院先進的核心設施,經多年努力,才得以實現。 -
這件事多做幾下! 腦部血循暢通 失智症不上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77日本研究發現,咀嚼能夠有效防止記憶力衰退,若能達到充分的咀嚼,可以使腦循環增加約50%。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朱政一指出,的確有研究指出,咀嚼會刺激腦部主管記憶力的部分,由於腦部的海馬區細胞,正是掌管學習的區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短期記憶力也會衰退,而咀嚼的動作,可以提高腦內海馬組織的信號活躍性,以防止老化。 -
泰籍移工感染源撲朔迷離 傳與女友一起逛台灣賣場?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75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疑似台灣感染泰國確診個案,目前得知7月22日出現腹瀉,但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嗅味覺異常,25日泰國當日檢測核酸檢驗確認陽性。匡列189名接觸者中,18名是宿舍區接觸者、11名工作區域接觸者、160名公司其他員工(台籍),所有接觸者都已經採檢化驗。 -
把握孩子轉骨黃金期 中醫調理體質幫助身高逆轉勝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446中醫師聶美華表示,希望孩子能轉骨長高,一定要把握2個生長高峰期,第1個是出生到1歲的嬰兒時期;第2個時期是約9歲到14歲。尤其女孩子在月經來潮的2年後,生長板就會癒合,此時身高就定型了,因此想要長高,除了注重飲食均衡外,可在男女青春期剛開始,就以中藥轉骨調理體質,達到「追趕生長」的目的。 -
第2型糖尿病徵兆幾時出現? 研究:恐8歲以前顯端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72研究人員說明,8歲左右會出現症狀,可能是HDL(好膽固醇)降低和LDL(壞膽固醇)升高;到16歲時還可能出現其他症狀,如增加發炎機率或血液中的氨基酸濃度提升等,有上述跡象的人成年後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較高。 -
中研院把冰箱大的質譜儀變小了 盼解決毒品氾濫問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25由於不同分子有著不同的分子量(即質量、重量),科學家可藉由質譜儀測出的分子量,來辨識分子的身分及其組成結構。然而,質譜儀往往要價不菲,且體積龐大,約等於1台雙門大冰箱,但中研院的質譜研究團隊長期鑽研更普及的質譜技術,終於在國家前瞻計畫的支援下取得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