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換血
-
甲狀腺風暴死亡率達30% 血漿置換術成功平息致命危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200臺北榮民總醫院近2年接獲2名棘手的甲狀腺風暴病患,因為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無法在常規治療下有效控制病情,醫療團隊在危急中,使用換血漿的方式,成功平息甲狀腺風暴。 -
感冒後癱瘓成活死人 竟是罕病格林巴利症候群惹禍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8038楊自強表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又被稱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是種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引發身體本身免疫系統反應而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攻擊了自己周邊神經系統造成多發性神經病變,病程惡化速度非常快,會造成感覺、運動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不僅肢體癱瘓,連呼吸肌力都造成影響,所以需進行換血治療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
簡孝文指出,換血治療是將攻擊神經髓鞘造成損傷的血漿抗體過濾置換掉,個案因發病近1個月後才轉至本院治療,為了能徹底置換體內含有攻擊性抗體的血液,故總共換血了7次,治療後的預後效果非常好。 -
新生兒若出現這5症狀 恐為黃疸須盡速就醫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5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信中說明,依照高黃疸定義不同,2至3成到甚至一半的新生兒可以在第1周觀察到高黃疸現象。雖然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但少數有特殊原因、黃疸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則需考量是否有特殊致病因素並考慮治療。 -
新住民罕病女嬰 血液白濁如煉乳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93越南媽媽生下一名可愛的女嬰,但寶寶卻怪怪的,喝了母奶之後不停哭鬧,高燒不退,至台北榮總就醫,血液過於黏稠,很難抽出,好不容易抽出來,卻讓醫護師大吃一驚,並非鮮紅色,而是乳白色,就像是煉乳一樣。 -
新生兒黃疸勿輕忽 嚴重恐引發腦性麻痺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919「黃疸」是每個新生兒都會經歷的過程,但卻是最常讓新生兒住院治療的原因之一,到底寶寶皮膚黃黃的要不要緊?吳媽媽在懷孕38週5天時,在台北慈濟醫院剖腹生下3590公克的小平。雖然是足月寶寶,兒科部醫師蘇一宇考量吳媽媽在產前做羊膜穿刺時曾經破水,擔心小平有感染風險,因此將他收入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住院觀察。 -
新生兒黃疸應仔細評估 慎防膽道閉鎖風險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473成大醫院小兒部陳東華醫師表示,極度早產兒的黃疸處理需特別小心,照光監測的效果如未達預期,可能屬於「病理性黃疸」,得在確認病情後進行黃疸換血治療,以避免是膽道閉鎖導致的風險。
-
遇缺不補! 長期缺牙恐齒亂臉歪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174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12歲以上國人缺牙嚴重,平均缺牙顆數高達5.6顆。許多人「遇缺不補」,有的是怕看牙醫,有的則是以為缺一顆牙無傷大雅,殊不知缺牙引發的問題並非少一顆牙那樣單純,而是牽涉到整體口腔健康,甚至影響到臉形輪廓。 -
破除洗腎迷思 病友也能活出亮麗人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28洗腎的方式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血液透析須在患者身上的動靜脈廔管扎入兩根針,一根將血液抽出體外,經機器淨化,再從另一根導回體內。每周做三次,每次時間約4至5小時,必須在醫療機構進行;腹膜透析則是在患者腹腔植入一條人工導管,透析液由此進入體內,利用腔內腹膜,透析出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多餘水分,再引流出體外。腹膜透析需要每天進行,患者經訓練後,可自行在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