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放射腫瘤科
-
胰臟癌不易發現 港星羅慧娟香消玉殞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794羅慧娟自早年就深受病痛折磨,發現罹患胰臟癌時,一直低調養病。衛生署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亡統計報告,去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為4萬2559人,癌症致死人數前十名分別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胃癌、攝護腺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鹽、子宮頸。與99年比較,胰臟癌從第九名升至第八名。 -
口腔癌治療 台灣成果優於歐美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131值得欣慰的是,台大醫院頭頸癌醫療團隊在努力之下,2004至2009年間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接受完整治療,包括原發部位腫瘤切除及頸部淋巴廓清手術的1288名口腔癌病友中,接受治療之後的5年整體存活率,均優於台灣與國際之治療結果。
-
頭頸癌治療新選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294經與病患討論直接進行根治性同步化學治療併放射線治療與先進行引導性化學治療後接續同步化放療的優缺點後,病患決定接受需花較長治療時間、可能副作用較大,但控制機會較高的引導性化學治療接續同步化放療。經四個療程引導性化學治療,口咽部腫瘤與頸部淋巴結均達到部分緩解,目前黃先生正在接受同步化放療的階段。 -
猛灌烈酒!男子食道癌第三期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297這一位34歲的張先生從國中時代就開始抽菸、喝酒。出了社會以後,這些不良習慣更是變本加厲,幾乎可說是菸不離手,有一陣子甚至每天喝下3瓶以上的烈酒。光田綜合醫院癌症中心郭集慶主任表示,去年9月起,張先生吃東西時開始有吞嚥困難,食道疼痛的感覺,到光田醫院癌症中心檢查後,竟於食道中發現一顆直徑已5公分大的惡性腫瘤,確定是食道癌第三期。 -
年輕就建立防癌觀念 子宮頸癌防治三要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2389環境在變、性行為模式與婚姻年齡在變,台灣女性罹癌特質也在變,在感染年齡層逐漸年輕化,年輕女性感染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更容易多型別化,在今天世界各國都已經發現子宮頸癌有逐漸年輕化、腺癌化的趨勢,因此女性預防子宮頸癌要從年輕開始。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曾志仁副院長指出,時代變遷,預防醫學要跟著改變,安全性行為的觀念與習慣務必從年輕起建立,抹片預防的觀念也務必從年輕起養成,女性感染HPV 5至10年的時間後,即將面對輕熟期多彩人生開始,也即將面對婚姻與家庭的建立開始,而在這時,也開始面對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因此預防的動作要趁早。 -
大腸癌轉移肺腦 多種放射靈活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202雙和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蔡若婷說,肺部腫瘤的部份,由於曾先生長期接受化療與標靶治療,但是腫瘤沒有縮小,體力也已經無法再負荷,因此針對肺部腫瘤使用螺旋刀TOMO治療。螺旋刀的優點是運用3D影像導引,使光子束在人體內螺旋般前進,就像會轉彎的子彈,可以一次擊中多顆腫瘤,對正常組織的傷害降到最低,適合復發性、多發性腫瘤病患。由於可在一次療程中治療多處腫瘤,故可比傳統放射線大幅減少治療時間,對於年長者、無法久躺、不適合開刀的病人,是較舒適有效的治療方式。 -
交替性便秘腹瀉 小心直腸大腸癌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464 -
每2小時有1人死於大腸癌 發現息肉應切除
癌症新知 / 腸癌3596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建信醫師表示,通常大腸癌旁常伴隨有大腸息肉,有些大的息肉裡面有一小塊大腸癌組織,且大腸息肉在大腸的分怖和大腸癌雷同;在年齡方面大腸息肉較早五到十年(平均年齡為五十五歲,而大腸癌是六十五歲),所以大腸息肉和大腸癌密切相關;陳建信主任在研究大腸息肉中發現,越大的息肉有越高比例為惡性息肉(若大於三公分有15%為惡性),絕大部份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發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