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放射腫瘤科
-
心律不整傳統治療太「傷心」 光子刀可突破限制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538臺大醫院由心臟內科、影像醫學部與放射腫瘤科3科跨科合作所開發的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術是治療嚴重心室心律不整的新方法,又稱光子刀,能精準計算投放的劑量與照射範圍,達到順形度絕佳的劑量分布,搭配影像導航系統,於治療前精準對位、治療中修正誤差,殲滅病灶的同時減少周邊正常組織損傷。 -
62歲伯走路不穩如打醉拳 竟是癌末轉移腦部
癌症新知 / 肺癌293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余先生過去有抽菸習慣,也有癌症家族史,最近半年多來因咳嗽有痰,加上頭暈、走路偏向1側等症狀,家人都很擔心,因此決定赴醫檢查,沒想到竟確診為肺腺癌末期,且癌細胞轉移至腦部和肝臟,腦內出現2顆約1公分大的腫瘤,不過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下,目前已可行走自如,肺部原發腺癌及肝癌腫瘤也控制得宜。 -
晚期肺腺癌別放棄治療 標靶藥物接力使用現生機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930陳崇裕說明,確診肺癌後,病人必須先做基因檢測,依據基因突變種類表現,例如,EGFR、ALK、ROS1等,進行「個人化」且「精準」的治療方式與組合。臨床觀察,超過5成以上肺腺癌屬EGFR基因突變,建議使用口服標靶藥物,腫瘤反應率相當高,腫瘤縮小的比率甚至可以超過8成。不過,不管使用第1線或第2線標靶藥物,平均1年之後,都會出現抗藥性,腫瘤復發或轉移,如果接力使用第3代標靶藥物,就能延長治療時間。 -
消除醜疤怪 蟹足腫患者不再怕疤痕增生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6042一般來說,疤痕種類區分為成熟型疤痕、肥厚性疤痕或是蟹足腫。不論是因為痘疤、外傷、手術或任何原因,身體的傷口癒合後形成的組織,就是疤痕組織。很多患者看到傷口沒有收好,有不美觀的凸起,就以為是「蟹足腫」。 -
譚艾珍攜女預立醫療決定 彼此見證不留遺憾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555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一起預約台北慈濟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與弟弟、侄兒一同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的精神與條文規定,並互為見證人,完成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譚艾珍表示,自己和女兒都簽署了DNR(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公布後,了解這是一部完全以病人為主體的律法,更完善的讓每個人提早為自己的臨終照護做決定。 -
翻轉醫學教育 AI結合提升教學成效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56北醫和IBM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成員共13名,論文第一作者為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俊佑,通訊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閻雲。發表「透過AI強化癌症實證醫學的教育」(Enhanc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Skills in Oncology Training with Cognitive Technology)論文,於年會上獲得高度重視。 -
吞嚥卡卡只能吃軟飯 老翁飲酒過量罹食道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2932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洪宗民指出,早期食道癌症狀並不明顯,患者通常直到腫瘤變大,讓食道變狹窄,甚至出現喉嚨卡卡或吞嚥困難時才會就醫檢查。食道癌是目前台灣男性發生率排名第6的惡性腫瘤,但存活率卻是男性10大癌症中最差的,臨床發現,食道癌3大危險因子為:抽菸、喝酒、胃食道逆流。 -
阿嬤單眼一片漆黑 罕見視神經鞘腦膜瘤險失明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676黃子倫指出,視神經鞘腦膜瘤是非常罕見且無聲的疾病,發生率在腦膜瘤中僅占1%至2%,多發生於中年婦女身上,雖無立即致命性,生長速度也緩慢,不過一旦發生,就如同眼睛通往腦部的傳導線開關被關掉,剩一片黑;嚴重時還會沿著視神經侵犯腦部或眼球突出,造成更嚴重的眼球運動不良症狀。此外,由於這類疾病與白內障的好發年紀重疊,所以不小心就會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