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放射腫瘤科
-
中國附醫直腸癌團隊保肛率 高於美國平均水準
癌症新知 / 腸癌3420 -
口腔黏膜炎化療副作用 癌友嘴破如針錐刺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6454癌症治療副作用是每位癌患不可輕忽的課題,研究發現,每21分鐘就有1名病患在癌症治療過程發生口腔黏膜炎,這是癌症化療、放療,以及標靶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副作用。
-
人工智能輔助腫瘤科醫師 提供癌友完善照護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207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是全球知名的腫瘤醫療及轉譯醫學專家,他認為導入人工智能治療輔助系統是未來趨勢,也是劃時代的創舉,腫瘤科醫師和IBM Watson for Oncology攜手合作,將可擬定出最好的治療策略,嘉惠更多癌症病人。今年6月起,北醫體系的台北癌症中心、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醫院的腫瘤科醫師都將投入這項嶄新的醫療模式。 -
假溼疹真惡性腫瘤 佩吉特氏病讓阿嬤苦不堪言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718王聿農指出,佩吉特氏病症狀為局部癢、痛、燒灼感,外觀和溼疹相當類似,而常被誤診成溼診。不過,長在外陰部的佩吉特氏病相當罕見,發生率僅占所有外陰部癌症中約1%,應該是陰部附近腺體發源的腺癌細胞,在表皮層水平擴散。 -
北榮體表導引放療 不讓呼吸打亂治療精準度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26台北榮總腫瘤中心3月13日召開記者會,發表新「身體表面即時影像對位系統」使用成果,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元宏表示,「體表導引」放射治療,搭配直線加速器,可達成最佳治療效果,並有效減少副作用。 -
非癌患者有權選擇不痛 醫籲放寬止痛藥管制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096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醫師指出,疼痛常發生在於癌症患者,但65歲以上長者,每兩位就有一位因為非癌疼痛而影響身體功能,其中又以關節炎和下背痛患者最多。 -
84歲中風老奶奶 質子治療消除兩顆肝腫瘤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509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洪志宏教授表示,質子治療比較不會傷害到腫瘤以外的正常器官組織,以肝癌病人為例,因為胃沒有受到影響,不會有傳統放射治療後噁心、嘔吐的症狀。 -
陪伴癌友對抗病魔 從「心」開始積極面對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011根據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2014年發表資料顯示,從健保資料庫2001-2003年統計發現,癌症患者的自殺率每10萬人約有90人,高出一般人自殺死亡率7.5倍之多(一般人為10萬人約有12人),此數值也遠比國外統計來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