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教養
-
親子間正面溫暖的談話氛圍 能幫助孩子更積極因應壓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01根據2022年6月發表於《早期青春期》期刊的研究顯示,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影響和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在青春期(中學)階段更能因應同儕壓力。在與母親的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和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這將使他們在中學時能更積極地因應和尋求父母的建議;母親若表現出較少正面情感(或更多批評和缺乏興趣)以及在對話中凝聚力較差的青少年,在中學開始時較不能積極因應社會壓力,對於較容易感受到壓力的孩子來說尤其明顯。孩子會透過「模仿」學習情緒反應與因應壓力的作法,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即具有深遠影響。 -
接住浮萍家庭!我國兒虐案頻傳 專家分析:欠缺3面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70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於110年邀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吳慧菁教授,主持「風險家庭安全照護:領域建構與人才培育」議題,分析世界各國對於風險家庭的援助與照護模式,發現我國對於易受社會忽視並汙名化的弱勢族群,缺乏「親職教養能力的培訓」、「一站式在地化社區服務」、以及「服務不漏接的整合性」。 -
照顧憂鬱症!親友別再這樣說 心理師親授3大陪伴訣竅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2905憂鬱症已經成為文明病,親友在陪伴患者時可遵守3大陪伴訣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心理師倪家珍提醒患者親友,少對患者說,「加油!」、「你不要想太多」、「世界上比你不幸的人多得很」等話語,這些都無濟於事,還不如靜心陪伴,一起曬太陽,吃早餐,什麼話都不用說,反而讓患者會比較自在。 -
每日8幼童成為離婚父母「三明治」婦團曝NG探視行為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166別讓孩子當離異父母的「夾心餅乾」!依據司法院統計,2021(110年)就有2,877個孩子需透過地方法院酌定監護權歸屬,意即平均每天有約8個孩子捲入離婚父母的監護權大戰。 -
孩子如何教養?爸媽壓力大! 和孩子一起運動可解難題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714月4日兒童節是屬於小朋友的節日,在這個歡慶的節日,如何與孩子良性互動,也是許多家長面對的課題。最新調查發現,孩子教養為父母最大壓力來源。 -
良心何在?7大公益團體痛斥假冒詐騙 弱勢救助更艱困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68日前大鎮瀾宮附設鎮瀾兒童家園公益網站,因委託軟網公司遭駭客入侵,捐款人資料外洩,將近有300位捐贈者接到詐騙電話,至少8人受害遭騙90多萬元,今(26)日7個公益團體召開聯合記者會,共同呼籲愛心捐款人,務必留意詐騙訊息,警政署統計1至6月已有11,447件詐騙案,財損高達10幾億。 -
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81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
3級警戒延長每天看新聞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5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20年8月發布的調查,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到6月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相較於2019年同期增加了許多。該調查對象包括9,896名18歲以上成人,研究者透過《4項病患健康問卷》與《6項事件影響量表》,評估參與者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以及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