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整合照護
-
髖關節骨折成高齡殺手! 整合式照護5關鍵降低死亡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585台灣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成,長者健康問題日益嚴峻。髖關節骨折是高齡常見且危險的傷害,可能導致長期臥床、行動喪失甚至死亡。健保數據顯示,髖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18%至22%,男性更高達25%。許多患者手術後無法自行行走,1/5需長期照護,家庭負擔沉重。整體醫療花費超過30萬元,若無妥善整合醫療與長照資源,將加重台灣未來醫療體系與財政負擔。 -
早期失智症狀易與老化混淆! 亞東推動雙軌新照護模式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120在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雙重壓力下,許多家庭需同時照顧長輩與撫養子女,一位82歲的嘉義朱老先生因記憶力退化讓家人擔憂,與家人清晨搭首班高鐵北上,前往亞東醫院記憶整合門診。患者在半天內完成跨團隊評估,包括神經醫學部、精神科、藥學部等專業單位,以及個案管理師的衛教與照護建議。家屬感動表示,這次來就診,原本只是想了解病情,沒想到半天內就獲得清楚又有方向的說明,整個醫療團隊讓人安心又放心。 -
高齡控糖過低風險增! 醫揭新指引「這些情況」可放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4575歲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逾20年,平時服用口服藥及基礎胰島素控制血糖。近半年因體重減輕、食慾下降,血糖時常忽高忽低,且經常在午睡後容易出現頭暈、冒冷汗等症狀,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偉輔門診檢測後,發現有低血糖現象,並合併肌少症,走路較慢、易疲倦。 -
高齡者患骨鬆機率達14%! AI預測結合照護打造新防線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440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中約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約14.3%的機率。骨鬆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卻可能因輕微跌倒導致髖部或脊椎骨折,不僅嚴重影響長者的行動力與自理能力,更可能增加臥床、感染及早逝的風險。為協助民眾及早發現、積極治療,亞東醫院結合AI科技與跨科照護團隊,打造個人化骨鬆治療流程,協助患者精準診斷、即時介入,搭配健保擴大給付政策,幫助高齡患者逆轉骨質流失、提升骨密度,重拾行動力。 -
AI智慧醫療前進離島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01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近日派遣專業醫護團隊前往連江縣北竿鄉,為先前心電圖篩檢結果異常的居民進行進一步AI心電圖檢測。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判讀,分析個人心臟年齡與功能指標,預測近期是否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期能及早介入、避免憾事發生。 -
轉型長照3.0!協助家庭照顧者 住宿型機構擬評鑑把關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897我國於今(114)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人口快速老化趨勢,長期照顧政策的持續推進刻不容緩。從長照1.0、2.0,到近期衛生福利部報行政院的「長照3.0規劃」,政策逐步擴大,無論是資源布建、服務對象、提升量能與品質等,均持續滾動修正與精進。立法院厚生會蘇巧慧會長有感於長期照顧政策之重要性與涉及面向之多元性,爰邀請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吳玉琴理事長擔任主任委員,並召集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共同籌組「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盼為長期照顧政策的現況與發展給予建言,促使長期照顧政策持續進步。 -
糖尿病腎病變治療關鍵! 整合式照護助延緩腎功能惡化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71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顯示,台灣洗腎人口比例高居全球首位,其中超過9成的末期腎病患者,其病因源自慢性病變,尤以糖尿病腎病變(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最為常見。這些病患往往同時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多重共病,使得疾病控制難度大增,所需藥物類別繁多,照護需求也日趨複雜。 -
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獲獎! 創新醫療助病患重拾新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555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的「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以其卓越的創新技術與全面性的病人服務,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此獎項彰顯了該計畫在巴金森疾病診治領域的卓越成就,並再次證明了新竹臺大分院在醫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家庭造成深遠影響。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指出,巴金森症的治療與照護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合作和創新技術。為此,神經部推出了「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將最新的醫療技術與智慧醫療相結合,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