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生兒科
-
新生兒照護常見6大疑問 專家1次全解析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07面對剛出生的小嬰兒,新手父母不免會感到緊張,尤其第1次替寶寶換尿布、餵奶、洗澡及穿衣等,往往會出現很多疑問。針對新生兒照護的6個常見問題,我們邀請專家一一解答,相信父母熟能生巧,更能從容地面對育兒大小事。 -
母親子宮頸過短 龍鳳胎姊弟出生僅有巴掌大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363台灣每年約出生20萬個新生兒,未滿37周就出生的早產兒佔其中的8%至10%。由於許多器官尚未成熟,早產寶寶將面臨諸多健康問題,其中以腦部傷害、呼吸狀況與視力影響最要被注意。 -
新生兒無肛、隱睪還缺腎臟 確診VACTERL聯合畸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02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陳克琦指出,無肛症是1種先天性生長發育異常,發生率約4千分之1。少數無肛症寶寶可以透過產檢超音波發現腸道異常,但大多數必須在出生後才被發現。臨床顯示,大部分無肛症寶寶合併其他先天性異常,新生兒科醫師同時評估是否合併VACTERL聯合畸型。 -
迎接早產寶寶出院 新手爸媽居家照護完攻略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332國泰醫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洪依利指出,早產兒的照護不單指院內照護,2歲前都要定期進行評估,甚至在2至5歲學齡前,在神經學和認知發展都要加以注意,觀察是否有學習上的障礙,尤其是1,500克以下的早產兒,在5歲前都不能掉以輕心。 -
早產兒6個月大 應回門診追蹤檢查發展情況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61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瑞幸說明,針對早產兒追蹤,門診醫師會做理學及神經動作檢查、生長評估及營養諮詢。心智及動作發展會由兒童心理師以貝萊氏嬰兒發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評估;在2010年至2015年間完成大規模追蹤調查發現,孩子矯正年齡僅6個月大的認知發展結果,無法準確預測2歲時的認知發展狀況。 -
新生兒頭皮血腫別亂按摩 以免感染細菌化膿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069才出生8天,小男嬰頭頂卻冒出一大塊血腫塊,頭型變成細長狀,經過血液及膿瘍培養,確診為感染大腸桿菌,原因疑似為因產程遲滯使用真空吸引器,加上回家後家長曾幫忙按摩頭部,導致新生兒常見頭部血腫塊感染病菌,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
掌握育兒技巧 新手父母輕鬆成為「神隊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681生下孩子的瞬間,慣有的兩人生活就此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餵奶、抱小孩、換尿布、洗澡等所有育兒大小事,此刻都成了新手父母的日常。即使先前參加媽媽教室時,有利用假娃娃模擬學習這些照顧之事,然而,一旦置身真人實境,好像不是那麼簡單,畢竟寶寶的身軀軟綿綿,又會動來動去,完全跟假娃娃截然不同。其實只要父母願意用 -
計畫生育應趁早 高齡產婦誕下早產兒風險高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828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200多名新生兒為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因許多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而難以照顧。臨床顯示,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生下早產兒的風險為一般孕婦的2倍,專家呼籲,想要寶寶健康,應趁早計劃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