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旅遊醫學門診
-
日本腦炎流行季開始 疾管署:施打疫苗降低染病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44台灣已經步入日本腦炎流行季,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11至2019年日本腦炎病例大概在5至6月就會出現,雖然今年沒有出現病例,但病毒應該已在病媒中傳遞,居家或活動環境有豬舍或水稻田,可以施打疫苗降低染病風險。 -
春節出國旅遊應留意境外傳染病 尤其前往東南亞地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45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執行長彭仁奎表示,統計2019年1至2月國人旅遊人數,前往東南亞或南亞地區民眾約54萬人,約占總出境人數2成,另1項統計數據也發現,同時間境外移入傳染病個案,東南亞與南亞占9成,換句話說,前往東南亞相對其他地區,有相當高傳染病風險。 -
將傳染病阻斷於境外 疾管署評核國航防疫機制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42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國際間交流熱絡,傳染病跨境傳播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唯有落實航空防疫,才能降低境外傳染病威脅,感謝本次參與評核的航空公司為防疫工作盡心盡力,也期待更多民間企業加入,共同守護國人健康。 -
國人出國旅途中死亡發生率 平均每10萬人就有1人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2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林益卿表示,觀光局統計100年至107年期間,出國旅遊人次年平均成長率為8%,而20%至70%旅客曾於旅途中出現健康問題,其中1%至5%旅客曾尋求醫療協助,0.01%至0.1%旅客需要急診治療,其中約每10萬名旅客中,就有1位在旅途中死亡。 -
國人對麻疹免疫力佳 接種疫苗以這3種人優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45麻疹為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屬於法定傳染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常見症狀有發燒、鼻炎、結膜炎與咳嗽,發燒3至4天口腔內會出現柯式斑點,之後會繼續發燒,過24至48小時後會出現典型的斑丘疹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並慢慢向下移至軀幹和四肢,約持續4至7天。出疹時病情最嚴重,當皮疹消退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約5至10%病人會因細菌或病毒重覆感染而產生併發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與腦炎。 -
泰國潑水節正夯 赴東南亞須注意這些傳染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77蔡兆勳表示,民眾赴泰國參與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包鞋及長襪,儘量減少裸露部位,並正確使用含敵避(DEET)成分的防蚊蟲藥劑,預防病媒蚊叮咬。此外,如前往衛生條件較不佳的地區時,應留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避免生飲、生食,尤其生蠔或水產貝類應徹底煮熟再食用,並常以肥皂(或乾洗手液)洗手,免得感染A型肝炎或其他腸道傳染病;如需長時間停留在人口密集、較不通風的室內場所,可考慮配戴口罩。 -
德國麻疹疫情燒 疾管局呼籲孕婦赴日應注意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294日本德國麻疹疫情持續上升,今年截至10月17日,已累計1289例,為去年總病例數的14倍,近6周每周病例數均超過百例,其中逾6成集中於關東地區,尤其以國人常去的東京都最多,其次為千葉縣及神奈川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宣布,即日起將日本德國麻疹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提醒國人,尤其孕婦應特別注意。 -
善用旅遊醫學門診 讓你健康跑遍全世界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482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疫情通報,有某校12名大學師生於9月10至23日前往非洲烏干達進行社會服務,其中2名學生返國後分別於10月4日、6日出現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並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診為感染熱帶瘧疾;目前2人症狀均已改善,住院治療中。這2名個案出國前均曾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及服用瘧疾預防性藥物,惟1人僅服用2天,另1人未規律服藥。其他10名同行者中,有1人於烏干達期間曾出現症狀並診斷為瘧疾,已於當地完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