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旅遊
-
台灣醫療軟硬實力兼具! 專家建議新南向布局以醫帶商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813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事件引爆全球市場劇烈震盪,藥物可能列入下一波關稅重點,台灣醫療產業何去何從,成為醫界關注焦點。專家建議,政府與產業攜手合作,結合智慧醫療、再生醫學與醫療管理等優勢,讓台灣醫療產業成為經濟成長的第二支箭,另一座護國神山。 -
瘧疾境外移入19年同期新高 前往疫區先看旅遊醫學門診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440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4月7日累計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分別為獅子山及索羅門群島(各2例)、坦尚尼亞、肯亞及非洲中部(各1例),其中6例感染惡性瘧,1例感染間日瘧。近19年(2007-2025)累計194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 -
新冠疫苗第2劑開打!麻疹疫情升溫 新增3例1例為本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18國內上週增3例麻疹,2例自越南移入,另1例國內感染個案為桃園20多歲男性。今年截至4月7日,累計22例麻疹病例,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為6年同期新高,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8例為國內感染病例,1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均自越南移入。 -
旅遊不掃興!5大常備用藥打包好 個人專屬藥品也別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169連假期間許多人會安排出遊的行程,書田家醫科主任康宏銘提醒,出發前備妥解熱鎮痛藥、抗組織胺藥等常用藥物,才能確保旅途愉快,不過,上了年紀的男性務必謹慎服用抗組織胺,以免引發急性尿滯留,在海外尿不出來,緊急就醫,可會讓人玩興全無。 -
叢狀神經纖維瘤變大併發症多 醫:15歲前是黃金治療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40今年12歲就讀國中的周小弟,自出生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又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不斷增大,手術後又增生,2歲時頸部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胸腔內腫瘤甚至壓廹了氣管與大血管,並導致嚴重脊椎側彎等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之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帶呼吸器,周小弟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 -
頭昏、手腳無力別以為小事! 當心腦出血5大危險信號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6998腦出血,也就是腦溢血,是一種因腦內血管破裂導致的嚴重疾病。當血管破裂,血液在腦內形成血塊,會壓迫腦部神經,進而影響各種生理功能,而高血壓和外傷是腦出血常見的主要成因。腦出血往往發作突然,症狀劇烈,難以預測,因此及時的辨識與醫療介入至關重要。《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腦出血症狀」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五大腦出血症狀。 -
疾管署公布日籍旅客麻疹確定病例 足跡到過九份金瓜石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439疾管署今(11)日表示,於今(2025)年3月8日接獲日本IHR(國際衛生條例)聯絡窗口通報,1名日本兵庫縣明石市20多歲女性確診麻疹,該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有臺北市與新北市公共場所活動史,且曾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如下表),提醒曾於附表所列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並告知接觸史,由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佩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本案接觸者最晚監測至2025年3月22日。 -
緊急洗腎不必等 北榮開創腹膜透析植管新技術造福病友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18346歲陳小姐為資深旅遊領隊,2年前在國外帶團,突感不適,以為感染新冠病毒,回國後喘到走不動,檢查竟是腎臟嚴重受損,導致心臟衰竭,需緊急洗腎。在台北榮總團隊評估下,先施以血液透析,待腎臟狀況穩定,再改腹膜透析,不用回院洗腎,迄今1年多,她繼續留在工作崗位,帶團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