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早產兒基金會
-
早產兒成長的第一步 從父母參與醫院照護開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4國外研究發現,早產兒出生後,在住院期間,家長如果能夠學習及參與醫院照護,可能增進新生兒的體重及母乳哺育的速度。對此,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台北馬偕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許瓊心說「確實如此」,早產兒回家之前,家長應該做好準備。 -
跆拳小健兒比賽奪銀 出生只有2杯豆漿重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567研究發現,3成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中重度神經動作異常,如果嚴重,2歲前就可能出現腦性麻痺、心智遲緩等症狀;症狀較輕微者,在入學後,會有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協調差、學習障礙及閱讀障礙等問題。 -
孕婦日本賞櫻意外早產 龐大醫藥費讓她崩潰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662除了健康風險之外,境外早產所需的醫療費用遠超過一般人所能想像。陳治平表示,曾遇過貪玩孕婦,生產前堅持到國外旅遊,但不小心摔跤而早產,生產以及早產兒的醫藥費用竟達200、300萬元台幣。 -
別讓寶寶輸在起跑點 婦女應把握生育黃金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92國健署研究資料顯示,高齡產婦生出低體重新生兒遠高於20至30歲間正常生育的婦女,這樣的生育趨勢讓台灣處在「少子化」、「高風險」時代。 -
八成準媽媽缺乏早產知識 范范黑人守護小腳丫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544今年早產生下雙胞胎的范范以個人經驗為例,她懷孕33周時,羊水提早破裂而早產,雙胞胎皆因體重過低須轉院至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救治,范范因此面臨必須與孩子分離,卻又不知孩子生死的困境。范范、黑人發現,許多孕婦認為自己不會生早產兒,因而輕忽早產徵兆,事發當下才會措手不及,若能提前得知「產前母體轉送」觀念,媽媽和寶寶都能在第一時間接受妥善治療。
-
早產兒肺發育差 易染呼吸道融合病毒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51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基金會呼籲社會大眾重視早產防治。早產兒庭庭化身小小市長,發表健康政見,他說,長大要做一個醫生,照顧跟他一樣的早產兒,然後變成一個很厲害的市長,做好預防早產,幫助早產寶寶提早預防各種疾病上身。 -
創新小巧思 讓早產兒照護更完善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169由於早產兒提前來到這個世界,因此特別脆弱,需要的照顧自然比一般新生兒更多。剛出生的他們,總是直接被送到加護病房,接受專業醫療團隊的全方位評估、照護。這個階段關係到孩子的生存,還有未來一生的健康。無論是床邊即時腦部與心臟超音波追蹤、保溫箱內溫度和濕度的調整、皮膚護理,還是營養的供給,乃至清潔沐浴,都需要細心呵護。 -
台灣每10個新生兒 約1個早產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845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李宏昌指出,所謂的早產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之生產;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