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末期患者
-
細胞治療抗癌生力軍 最快年底前投入救命醫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067癌症末期患者常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生命在倒數計時。衛生福利部宣布將在9月6日起正式開放細胞治療,擴大適用範圍,細胞治療將擴大於癌症1至3期、經標準治療無效,以及嚴重燒傷等非癌症患者,預估受惠癌症患者多達數萬人以上。 -
中西醫聯手與病魔拔河 戰勝癌因性疲倦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30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醫師指出,雖然抗癌武器越來越多,但病友面臨最大的敵人還是「癌因性疲倦」。所謂「癌因性疲倦」,就是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非常疲倦,免疫功能、血小板、血紅素、白血球等不足的症狀,持續兩星期以上,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和無法繼續做化療抗癌。根據研究,約58%至90%接受化療患者,以及50%至89%的末期患者,會出現癌因性疲倦。 -
肺癌免疫療法現生機 提高末期患者存活率
癌症新知 / 肺癌3383台北榮民總醫院顧問醫師蔡俊明教授表示,肺癌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在於傳統化療副作用大,標靶藥物又會出現抗藥性,晚期癌友等於無藥可用,免疫療法的出現,確實造福了許多癌友。 -
乳癌末期患者胸前掛血袋 中醫護髓助傷口癒合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235開業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患者經西醫治療後常會出現「骨髓抑制」副作用,臨床觀察發現,不管化療、放療或標靶療法,都會損害骨髓造血與免疫功能,導致「癌因性疲憊」,成為患者揮之不去的惡夢。 -
成大跨科治療胰臟癌 十年換得「胰」線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085目前對於胰臟癌並沒有好的篩檢方式,且胰臟生長在腹腔深處,所以要進行檢驗、切片都相當困難,更遑論治療。成大醫院上消化道癌症團隊(原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暨外科部創傷科主任沈延盛醫師說,當有血糖不穩等症狀出現時,往往都已是癌末,再加上腫瘤進展快速的特性,讓過去很多醫師都選擇保守治療。 -
規畫告別預演 沒有遺憾說再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0為呼籲社會大眾及早將生命末期的準備納入生涯規畫,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推廣「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舉辦「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有獎徵文活動,鼓勵民眾從整理人生,進而思考如何做好生命安排,學習如何好好說再見。包括孫越、吳念真、柯文哲,譚敦慈多人皆撰文響應,預寫了自己的告別預演。 -
生技之光-Ras新藥研發 國內技術引領全球
醫美減重 / 生技線上3189研究計畫負責人怡仁醫院吳首寶醫師說明, Ras基因突變導致Ras蛋白質高度活化,促使癌細胞不斷生長與分化,腫瘤更容易惡化。肺癌及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有30%到50%有Ras基因突變,胰臟癌患者更高達70到90%。 -
HER2雙標靶藥物 降低陽性乳癌復發率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322142歲王小姐及50多歲林小姐同是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末期患者,經歷多次復發轉移,被化療的副作用給「打趴」,所幸在家人及孩子的支持下,持續長達6年及10年的時間,接受標靶配合化療治療。原以為已控制病情,但日前兩人乳癌再度復發,癌細胞更轉移至肺、肝臟,所幸目前新式的治療方法問世,為兩人點燃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