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植物油
-
別再錯怪脂肪! 高脂低碳飲食才健康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07主張高脂低碳飲食的阿金飲食法曾受到抨擊,但在2,000年代初,幾位研究者如魏斯曼、弗列克和菲尼等人,透過數十個臨床試驗證實,其效果不但不會傷害心血管健康,反而能降低心臟疾病與糖尿病風險。其中一個較特別的試驗,牽涉到146名高血壓男性患者,他們採取阿金飲食將近1年,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血壓較另一組低脂飲食者(有服用控制血壓藥物)明顯下降。 -
市售巧克力成分 106年起業者須清楚標示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13Natural News曾報導,可可粉或者黑巧克力對循環系統有益,同時也具有抗癌、刺激大腦活動、預防咳嗽和止瀉等功能。但市售巧克力往往添加過高的精緻糖、飽和脂肪,往往抵銷其保健功效。 -
更年期婦女要當「心」 停經後慎防心血管疾病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077102至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40歲以上女性高血壓盛行率為32.44%、高血糖16.31%、高血脂27.85%,隨著年齡增加,三高疾病控制變差。研究顯示,三高疾病將增加中風的風險,需要更積極的控制病情,不可輕忽。 -
可可含量未達35% 稱不上「黑」巧克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800許多科學研究已顯示,食用可可成分較高黑巧克力,對心臟有利。可可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種植物性化學成分,扮演抗氧化劑的角色,能維持低血壓,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血栓、氧化和發炎的發生,進而維持心血管健康。 -
乳脂肪含量未達八成 不能稱為「奶油」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07食藥署食品科長李婉禎表示,奶油英文名稱是「Butter」,人造奶油英文則是「Margarine」,但國內業者販售人造奶油時,常標示為「植物奶油、精緻奶油、營養奶油」等名稱,誤導消費者以為買到的是天然奶油。 -
防病從改變飲食開始 多吃好脂肪身體不發炎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25天然脂肪酸可概略分為3大類,包含飽和脂肪酸,如肉類、人造奶油瑪琪琳、棕櫚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花生油、堅果類油脂,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葵花油、玉米油、葡萄籽油。飽和脂肪酸的結構僵硬,是促發炎性的脂肪酸,尤其是棕櫚油,但因保存期限長且價廉而被大量運用在加工食品當中,連嬰幼兒牛奶也身陷其毒。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則有抗發炎效果,但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
心肌梗塞年輕化 每27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48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緹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而在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第二號殺手,103年奪走1萬9400條寶貴性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
登革熱病例暴增 防蚊免「疫」有訣竅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068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邱品齊醫師表示,防蚊產品可減少蚊蟲接觸人體肌膚,主要是利用物理性或化學性方式趨避蚊子。物理性防蚊的方法,像是避免黃昏後到黎明間外出,盡量穿著淺色長袖、長褲以及外套,其中以袖口及褲管有束口設計的衣物最具防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