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楊慕華
-
亞東醫院舉辦國際研討會 交流外泌體與幹細胞研究成果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75亞東醫院醫學研究部將於2月22(六)舉辦「外泌體與幹細胞的發展前景:從基礎研究到治療策略」國際研討會,匯聚國內學界專家及來自日本、越南、美國的產業領袖齊聚一堂,聚焦外泌體(胞外體)與幹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 -
6旬司機口腔癌復發手術毀容貌 新藥昂貴未能及時使用
癌症新知 / 口腔癌248660歲的謝先生為遊覽車司機,因工作緣故,長期抽菸、嚼食檳榔,2012年時確診口腔癌第2期,陸續接受手術治療,影響顏面外觀,幾年後癌症再度復發,手術後已無法正常說話。 -
台灣巨砲陳金鋒任頭頸癌衛教大使 鼓勵病友別放棄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82新冠疫情全球延燒,也讓台灣10大好發癌症第6名的頭頸癌拉警報!根據國際醫學期刊回溯性研究報告顯示,針對頭頸癌確診方面,疫情影響造成就診量降低,病患確診時的原發腫瘤體積明顯較大。對於已確診病患而言,因疫情而延遲治療,也恐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以國外觀察為借鏡,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醒,癌症進展是不等人的!相較頭頸癌第1、2期確診的5年存活率達60至90%,晚期確診卻僅剩40%,同時復發率與死亡率皆相當高!
-
陽明大學與榮總舉辦研發成果媒合會 促進產學交流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6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賴穎暉、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曹昱,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提出具備情境感知之噪音消除架構,進而提升使用者於噪音情境下的聆聽品質;由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提出之系統能顯著的改善使用者於噪音下的語音理解力表現。 -
癌症檢測再躍進 血液篩檢準確預測癌細胞轉移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833中央研究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等癌症醫療團隊研究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特性,透過「癌細胞捕捉器平台」進行血液篩檢,就能掌握患者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精準預測頭頸癌轉移或復發的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Cell Biology》。 -
肺癌跨國實驗室成立 美台合作研究精準療法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633肺癌近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死亡率更同時高居台灣及美國癌症之冠。看準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量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選擇榮陽團隊作為合作對象,第1次在台灣成立跨國實驗室,針對肺癌展開為期5年的合作計畫,將探討亞洲與西方人癌症基因的差異,以發展精準的治療方法。 -
新型免疫療法經核准 有望延長頭頸癌友存活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268頭頸癌包含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台灣每年約8,000多人罹患頭頸癌,在2016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五,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存活率不高。 -
榮陽團隊新突破 晚期大腸治療現曙光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97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王學偉教授,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楊慕華教授,共同組成癌症幹細胞團隊,與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姜正愷醫師攜手,終於在大腸直腸癌的研究上有了突破性進展。這項研究成果為大腸癌抗藥性治療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已於今年3月1日發表在生物醫學界具領導地位的權威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