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標準
-
臉泛紅不只是皮膚敏感! 當心慢性發炎「玫瑰斑」上身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5910玫瑰斑(Rosacea)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疾病,過去被稱為酒糟。在台灣,玫瑰斑的盛行率約為1至5%,女性的發生率高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1比3。玫瑰斑的主要特徵為臉部持續泛紅、發熱、丘疹、膿皰、搔癢、乾燥、粗糙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減少惡化風險。 -
每日2份水果攝取量! 台灣小學生每10人有9人不達標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460加 1份水果,早餐營養更均衡!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遠低於建議標準,尤其是7 ~12歲的小學生中,僅6.4%達到每日「2份水果」的建議攝取量。董氏基金會表示,長期水果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皮膚問題、便秘、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腸道健康與學習能力。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提醒,水果當中富含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C,有助於學童學習力。為推動學童從小養成早餐吃水果的習慣,董氏基金會展開「每日2份水果從早餐開始」校園活動,邀請全台國小一起加入。 -
神經疼痛別忍!很多病都會神經疼痛 補硒翻轉疼痛人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42其中,硒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近年來備受關注,盧韻如醫師強調,硒元素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神經細胞不受傷害,還具有抗發炎功能,可以調節身體免疫反應、減少身體發炎,降低身體疼痛感。並能保護大腦神經,參與細胞代謝,有助於神經的修復和再生,且能穩定整體神經訊號。 -
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 食藥署及健保署啟動相關因應機制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899因應近期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可能衝擊我國藥品進口與供應穩定,食藥署與健保署已啟動相關因應機制,從強化預警、藥價彈性調整到提升供應鏈韌性等多方面著手,全力確保臨床用藥無虞,保障民眾醫療權益。 -
台灣數位醫療優勢何在? 台英專家分享數位療法新趨勢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7657為了促進台灣與國際數位醫療的交流,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主辦,並由台灣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HOTTEA)、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協辦,以及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公益合作,於本月14日舉辦「台英數位療法給付與醫療科技評估發展趨勢」會議。會議邀請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學者,以及台灣數位醫療產業與醫療科技評估(HTA)領域的專家進行交流,共同分享數位健康醫療科技評估、相關政策與實務經驗。 -
川普對等關稅下嚴防缺藥 衛福部提藥品、醫材供應對策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580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對等關稅,已嚴重恐衝全球貿易,藥品即將成為下一波關稅重點,不少癌友擔心,未來恐買不到美國製造的癌藥。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對於還沒發生的、不一定會發生的事,民眾先不要擔心,政府規畫新藥基金,讓民眾可即時用到應使用的藥。 -
神經泡糖水裡!38歲男驚見白鞋滲血 竟是糖尿病足潰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55體重高達120多公斤的林姓業務經理,平時鮮少關心自身三高狀況,直到去年底出國洽公,隱約發現腳底「痛痛的」,結果步行整天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子「滲血了」,脫襪後嚇見腳底板整層皮幾乎脫落,返國後症狀持續惡化,趕忙掛急診檢查,醫師警告糖尿病足,若時間拖太久,「恐怕得截肢」! -
巴金森症患者2大「斷電」高峰時間點 醫揭治療新趨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472巴金森症的治療主要依靠多巴胺類藥物,如左多巴胺(Levodopa)、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COMT抑制劑(COMT inhibitors)、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B inhibitors)等。吳瑞美表示,多年藥物治療後,患者普遍面臨藥效減弱的瓶頸。藥量足夠時行動自如,但藥效消退後,較嚴重的患者如同電池沒電,出現全身僵住、動作遲緩、反應變差、寸步難行等「斷電」現象,導致跌倒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