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檢驗
-
胖大叔變身型男靠它助攻! 掌握血糖變化調整飲食見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04857歲的張先生長期服用糖尿病藥物,血糖控制卻始終不見起色。有鑑於門診飲食衛教成效不彰,醫師建議他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而非立即調整藥物。3個月後,張先生的糖化血紅素顯著下降,體重也減輕了5公斤。持續監測3個月後,糖化血紅素已達到治療目標,體重也進一步下降。重拾健康的他,穿上勁裝,神采奕奕地回診,展現了連續血糖監測在糖尿病管理上的顯著成效。 -
流感、腹瀉持續!新冠重症仍新增 高風險族群快打疫苗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771腹瀉疫情嚴峻,上周全國共21萬1256人次因腹瀉而至門診急診就醫,而發病原因主要為傳染力極高的諾羅病毒,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臨床醫師則呼籲,使用公廁時,最好不要滑手機,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
結核病防治新策略!強化潛伏性結核檢驗 降低發病風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61台灣結核病防治工作持續取得成效,但結核病的威脅仍不容忽視。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最新統計資料,台灣的結核病發病率雖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6000多例新發病例,且潛伏性結核的比例亦不容小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詹雲翔指出,根據疾管署統計,2023年台灣結核病新發病例數為6,584例,每10萬人口發生率為28.2人。 -
停經後仍不時出血? 當心子宮內膜增生病變子宮內膜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67571名60歲的吳女士因為停經後仍有不定期出血的情形,因此一直持續在台北慈濟醫院進行追蹤檢查。日前在某次回診中,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厚度異常增生,遂決定接受子宮內膜搔刮術進行採樣。經手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邵芷萱說,在手術中發現了吳女士的子宮中有一塊肉瘤,若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會病變為子宮內膜癌。因此在與吳女士討論後,決定以摘除子宮的方式根除病灶。術後吳女士不再受異常出血困擾,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
流感、腹瀉疫情持續! 北部20多歲餐飲業男染漢他病毒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518流感、腹瀉兩大疫情仍處於流行期,上午台大、長庚等醫學中心急診室待床人數雙雙破百,疾管署疫報顯示,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25萬5775人次,感染諾羅病毒仍是就醫主因,應養成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習慣,降低感染風險。另外,在漢他病毒方面,上週出現今年第2例病例,疾管署提醒民眾做好防疫措施。 -
國內性傳染病現況 梅毒、淋病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2657疾管署今(7)日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738人、淋病7,605人,「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與2023年相比,整體梅毒下降2%、淋病下降8%。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等感染初期可能無症狀,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恐影響生殖健康或傳染給胎兒造成早產、死產等併發症。疾管署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在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關心自身健康,採取安全性行為並定期篩檢性傳染病,以保護自己與伴侶的健康。 -
慢性腎臟病威脅國人健康! 健保署推動全人全程全照護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054台灣曾被稱為洗腎王國,但最近3年洗腎人數逐漸減少,健保署長石崇良提醒,國人應定期篩檢腎功能,如果腎絲球過濾率(eGFR)降至50以下時,開始用藥,並妥善控制體重、血糖、血壓,就能將進入洗腎階段時間至少延後10年。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初期腎臟疾病幾乎沒有症狀,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異常,予以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就能降低洗腎風險。研究證實,若及早發現腎功能問題,並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可將進入洗腎階段的時間至少延後10年。 -
流感、腹瀉疫情被視為急診壅塞主因! 目前仍處流行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800流感、腹瀉兩大疫情延燒,被視為這波急診壅塞主因之一,疾管署資料顯示,流感、腹瀉仍處於流行期,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1萬5000多人次、腹瀉門急診就診27萬5238人次,累積就醫人數逼近40萬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