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水果
-
每日2份水果攝取量! 台灣小學生每10人有9人不達標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456加 1份水果,早餐營養更均衡!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遠低於建議標準,尤其是7 ~12歲的小學生中,僅6.4%達到每日「2份水果」的建議攝取量。董氏基金會表示,長期水果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皮膚問題、便秘、免疫力下降,甚至影響腸道健康與學習能力。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及台灣兒童糖尿病協會理事長羅福松提醒,水果當中富含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C,有助於學童學習力。為推動學童從小養成早餐吃水果的習慣,董氏基金會展開「每日2份水果從早餐開始」校園活動,邀請全台國小一起加入。 -
健康蔬食風潮!北榮推醫療飲食新篇章 3餐建議這樣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570近年來健康蔬食的風潮席捲全球,不僅節能減碳,促進環保永續發展,還能改善身體健康,因此世界各國無不積極參與,醫療機構為高碳排行業,也應盡一份心力。臺北榮總發表健康環保蔬食3日套餐的設計原則:不含任何肉類,使用碳排較低的雞蛋、豆腐、牛奶及其製品,以蕃茄、芹菜、九層塔、洋蔥、薑、蒜等食材增加風味,選擇台灣在地當季蔬果,並儘量減少使用加工製品。 -
留意小兒便秘症狀 每周排便3次以下、硬便、血便都算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79便秘是兒童常見的健康問題,臨床表現包括1周排便次數小於3次以下、排出硬大便、排便困難等都算是便秘。家長如果發現孩童在排便時異常用力或疼痛、糞便呈現堅硬粒狀、曾經因為糞便太粗造成馬桶阻塞、糞便或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血等,都可能是便秘的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韋廷指出,硬便本身或是硬便造成的肛裂,可能會加劇排便時的疼痛,讓孩童對排便產生畏懼,反而出現憋大便的動作,累積在腸道的硬便內的水分被腸道再次吸收,使得這些大便更加乾硬難以排出,導致惡性循環。 -
排便或放屁「氣味異常」恐大腸癌? 注意4大排便警訊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7193排便狀況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糞便的顏色、形狀,以及排便習慣的改變,都可能反映出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日常生活中密切關注排便情形至關重要。究竟有哪些排便警訊需要特別留意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排便警訊」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4大排便警訊。 -
清明掃墓禁忌多?網友熱議掃墓6禁忌 心誠則靈最重要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7094清明掃墓是慎終追遠的重要習俗,其中供品、穿著、禮儀都有一定的講究。為了更安心地追思先人,以下整理了掃墓常見的「6大禁忌」,提供參考。《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1年內「掃墓禁忌」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掃墓禁忌。 -
大腸癌徵兆注意! 醫:血便、便秘腹瀉交替、體重減輕
癌症新知 / 腸癌12133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發生率為每10萬人38.4人,更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近年國內與國外的醫學統計數字上看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統計顯示全國45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由2010年每10萬人40.63人上升至2021年48.18人。因此行政院已經宣布2025年預計增加40億癌症篩檢預算,強化癌症篩檢政策。 -
過敏季鼻塞、噴嚏、眼癢、嗜睡攏來 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123台灣進入3至4月過敏高峰期,劇烈的氣候變化使過敏族群深受其擾。許多上班族因花粉、塵蟎或空汙引起的連串過敏反應,如噴嚏、鼻塞、眼睛癢、喉嚨不適,甚至頭暈嗜睡,導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耳鼻喉科醫師成和平指出:「許多上班族習慣忍耐過敏症狀,但長期下來,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可能造成職場競爭力下降。」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可能導致注意力下降、疲勞感增加,進而影響工作效率;此外,過敏症狀可能導致員工請假率上升。 -
反覆胃痛吃藥就沒事? 醫提醒找出胃炎致病原對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260人體的皮膚會因受到刺激、病菌感染而出現發炎紅腫傷口,胃部的黏膜細胞也一樣!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但胃部的發炎不像皮膚一樣顯而易見,而是用疼痛和不適感顯現,甚至無明顯症狀,若疏於保養及治療,長期慢性胃炎還可能惡化為胃癌!因此,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