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汗水
-
異位性皮膚炎非孩童專利 成人發作難斷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62許多人以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幼兒專屬疾病,但對於30多歲的小林來說,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纏身多年,宛如一場惡夢。外表症狀有如乾癬,皮膚泛出紅疹,症狀嚴重時,連臉部肌膚都長出紅斑、皮屑,巨癢加上疼痛,讓他近幾年來無法好好睡覺休息,也不太敢外出、與人互動。 -
脫掉「胸罩」解悶 女人穿內衣有學問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952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說明,女生穿內衣時,通常在肩帶、鋼圈處(胸部下緣)、後背扣環這3個地方會特別容易出汗,如果流汗後沒有馬上擦乾,一旦汗水滯留時間太長,皮膚一直處於潮溼的環境下,就容易出現汗疹、汗斑、黴菌孳生等問題。
-
出門前擦止汗劑? 醫:睡前使用才正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47李勇毅醫師說明,人體的汗腺可以分為小汗腺及大汗腺兩種。小汗腺幾乎遍佈全身皮膚,其所排出的液體就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汗液,其成分絕大部分是水、少量電解質以及含氮代謝物,所以味道會呈現輕微臭味。
-
初秋氣溫居高不下 長輩遠離熱傷害掌握3要訣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31雖然喝水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老年人除了常忘記喝水外,也可能為了減少排尿次數而少喝水,且老年人對口渴反應也可能較差,若沒有適當的補充水分,容易使身體處於脫水狀態。因此,須定時喝水,養成每天至少2,000cc或每天每公斤體重30至40cc)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建議可利用具有刻度的水壺,檢視每天喝水量是否充足,此外,多吃蔬果也可補充一些水分。
-
治療溼疹症狀反加劇 中醫:體內排溼必經過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73台灣氣候普遍潮溼,加上天氣炎熱,民眾喜歡喝冰涼飲料或水果解暑,以致許多體質熱溼或寒溼的人,容易溼疹上身。就中醫的角度,溼疹是由於人體無法代謝的水及廢棄物在體內形成溼氣,本應由泌尿道或是大腸排出體外或是皮膚,但因腎氣不足無法氣化,溼氣無法正常排出;或是脾胃功能不振,無法正常代謝,肺氣不能肅降,以致毛孔不能正常開闔,此時溼氣不是以正常形態排出,可能以出紅疹、水泡等方式排出,所以若皮膚毛孔無法正常開闔代謝體內毒素,就會產生溼疹。 -
小兒過敏難熬 中藥蒸腳促體內排毒可改善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403孩子出生後,在媽媽哺餵母乳期間,媽媽吃什麼,乳母就含有什麼成分。因此在懷孕及哺乳過程中,如果常吃白米、白麵、肉、蛋、奶等食物,又常使用止瀉藥、治療過敏等成藥,就可能讓身體產生過多黏液,一旦無法適時排出體外,就會淤積在身體各部位。黃鼎殷醫師解釋,如果黏液淤積在鼻腔,就引發鼻過敏;堆積在皮膚組織,就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 -
老人家不吹冷氣忘記喝水 全身無力被「熱」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19急診部急診內科主任侯重光表示,衛福部熱傷害急診就醫統計對象為中暑、熱痙攣等重症患者為主,如果加上熱傷害輕症,就醫人數一定呈倍數成長,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事實上,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監測醫療院所僅180家,並未涵蓋所有醫療院所,無法反應真實反映出全國熱傷害就診人次。 -
三伏天忌冰飲 夏日溼疹不上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43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曾提及,夏季調整飲食、養生,可以預防冬天疾病的發生,尤其是鼻子或皮膚等過敏疾病。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痰溼體質」的形成,絕非短時間,而是長時間喝冰飲、嗜吃甜點,以及生活作息不規律,熬夜、抽菸等習慣所引發體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