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洗腎患者
-
腎臟營養學之父來台 引領「心腎糖」飲食觀念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864根據臺灣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飲食調查,台灣約有四到五成糖尿病患合併患有慢性腎臟病,總計全台目前約有4萬名糖尿病腎病患者。台灣腎臟病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容易導致微血管與大血管病變,影響腎臟的血流量,進而讓腎功能下降,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而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嚴重將導致病人死亡。 -
門診植入腹膜透析導管 洗腎患者新選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4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表示,洗腎患者只能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前者必須每周三次、花費12小時至醫院洗腎,後者則在家裡操作,晚上睡覺前將導管接上機器,機器於睡眠時即可自行更換透析液,早晨起床後移除導管接口。 -
小王爺陳麗麗長年洗腎 因突發性腦溢血病逝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881最新資料統計,台灣洗腎人口於105年突破8萬名,其中12%屬於慢性腎臟疾病。錢政平指出,洗腎患者常合併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疾病,加上長期洗腎,導致血管的凝血功能降低,造成血管硬化,因此,腦溢血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
37%民眾常吃保健食品 專家:天然食物尚好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159《健康遠見》在7月中旬進行「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針對25歲以上民眾電話調查,完成1002份有效樣本。雖然台灣人愛吃補是一般人的印象,但本次調查發現,只有37%民眾常吃保健食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
洗腎花費430億元 再度蟬聯醫療支出榜首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042 -
210萬腎友小心 罹患皮蛇機率高6成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216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提醒,年紀愈大,免疫力降低,帶狀疱疹發生機率愈高,有帶狀疱疹家族史的民眾,應維持作息正常,學習抒壓,規律運動,施打疫苗,以積極預防帶狀疱疹的發生。 -
長期控制血糖 預防糖尿病足部潰瘍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991糖尿病的腳部潰瘍,起因於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下肢病變。洗腎患者還常因體內鈣、磷不平衡,導致動脈血管鈣化而加重缺血症狀,形成周邊神經病變或動脈血管阻塞。這些都會造成足部多重病變,影響感覺、運動、循環功能與結構,所以病患的腳更容易產生傷口與感染。 -
吃生魚片臭西瓜 洗腎患者腹膜炎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74233歲的王先生罹患腎絲球腎炎,以腹膜透析方式洗腎已5年,日前腹痛就醫,腹水竟變混濁,屬於腹膜炎典型症狀,經細菌培養結果發現是大腸桿菌。透由醫師詢問後推斷,王先生可能日前吃了生魚片壽司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