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消炎止痛
-
手臂卡卡以為五十肩 治療3個月後發現還有骨刺夾擊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651位55歲婦女,長期做家事、晾衣服,導致肩膀持續疼痛,手臂有很多角度彎不過且舉不起來,連內衣也很難穿,睡覺又會痛醒。醫師判斷是五十肩,但是復健了3個月進展有限,也試過打針治療,仍然沒有什麼效果,許多醫師都說不用動手術,但是病程拖很久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癬友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睡到痛醒 第二代生物製劑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25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副秘書長曹彥博表示,最新治療指引建議,當出現乾癬性關節炎合併皮膚相關症狀,或合併中軸症狀且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仍無效時,優先建議使用第二代生物製劑「抗介白素17」。 -
每天掉超過100根頭髮正常? 這些藥物恐引來落髮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83健康人平均有10萬根頭髮,每個月長1公分,每1株毛囊都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然後掉落,重新再長1株,又進入生長期。 -
痛風發作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新一代藥物可望改善症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47痛風的表現可能相當戲劇化,但這其實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吳建興主任指出,痛風的原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會逐漸在關節或周圍組織形成尿酸結晶,尿酸結晶可能導致發炎,使關節出現紅、腫、熱、痛。 -
拔了牙還是痛? 三叉神經痛誤診率高中醫教你簡單判斷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7658張賜興表示,三叉神經是從頸部、臉部到頭部,順著上顎、下顎及眼睛部位共有3條分支,痛起來有如針刺、刀割或電擊,且1天會發生好幾次連續疼痛。由於不容易診斷,導致誤診率高,經常被拔了牙才發現不是牙痛,另外也有部分患者是出現眼睛痛或頭痛症狀,正確診斷方式是觸摸患者的頸部、耳後、耳前、太陽穴等位置,若稍微按壓就會疼痛,代表是三叉神經痛。 -
打疫苗前先搶購止痛藥備用 含乙醯胺酚成分不只普拿疼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3常見的非處方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布洛芬)以及「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兩者對於一般疼痛均具止痛效果。 -
模板工人搬重物姿勢錯誤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2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信廷表示,網球肘的醫學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為肌腱炎的1種,是指手腕關節不當使用,或重覆動作造成肌肉及肌腱使用過度,導致肌腱受傷與發炎,表現症狀為手肘外側(肱骨外上髁)疼痛,手部抓握力量也會降低。 -
守護長輩膝蓋保持行動力 膝關節微創重返「膝」利人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7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逸帆指出,膝蓋往往支持著我們的體重之外,很多額外的負重及運動,往往無形中給予膝蓋更多的負擔。除了骨折疼痛,來門診的病患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疼痛來自膝蓋,尤其是現在運動及健身蔚為流行,但錯誤的姿勢及使用反而更加速其磨損,進而引起發炎及疼痛。目前根據最新退化性膝關節指引,合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使用,配合復健及生活調整,約80%可以使用藥物及復健獲得緩解,不一定需要積極的檢查及手術治療。若藥物控制及復健效果不彰,或者症狀困擾生活,則建議手術介入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