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濕邪
-
濕重節氣穀雨到!黃耆、陳皮聯手 利水消腫、調理脾胃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230「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諺有云:「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的到來象徵著告別春寒料峭的天氣,氣溫逐步升高,伴隨著雨水的增加,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然而,隨著大氣的濕度及溫度兩相提升,濕邪及熱邪也將交織作亂,若是未能及時遏止,將使病情蔓延至炎炎夏季,因此仍須加以防範。 -
白帶過多恐為濕性體質 中醫:四神湯可作日常去濕食療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9966春天氣候潮溼悶熱,許多民眾會出現水腫、疲倦等症狀,女性則易有白帶的困擾。日前有一名18歲的張姓女學生,因多年來分泌物異常量多,需每日頻繁更換護墊來維持私處清爽,考慮到不想再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從而前往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就診。經診斷治療後,白帶量多的情形明顯改善,不再困擾。 -
新年健康運勢這裡看! 命理師提醒7生肖注意健康隱憂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6231根據命理大師李玉珮老師的分析,每個生肖在蛇年都有不同的健康隱憂,例如屬牛的朋友在心血管保健方面需要特別注意,屬虎的人則要注意皮膚養護。 -
冬天睡不飽竟與濕氣重有關! 多按2穴道助你輕鬆排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35中醫師吳文誠表示,無論是常見的上焦症狀,睡醒頭昏腦脹、全身乏力提不起勁、越睡越累,亦或是下焦容易有的小腿水腫、帶下分泌物變多,都是能讓民眾自覺濕氣重的相關症狀。 -
春天肝氣最旺!正值調養最佳時機 中醫提供食療3撇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63從中醫來看,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之時,可謂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建議,民眾可自行製作「補氣養生湯」,選用黃耆、太子參、山藥、茯苓等藥材,藉此補氣健脾,增加代謝還可去除體內濕邪。 -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 中醫推消暑氣茶飲解熱不傷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53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 -
僵直性脊椎炎中醫也能治? 中醫依病症區分4類型解析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36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超過9成患者帶有HLA-B27基因,發病時關節會有發炎腫脹狀況,但在中醫來看,其屬「痹症」範圍,病因和「風、寒、濕」邪氣有關,中醫師周大翔表示,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僵直性脊椎炎可分成肝腎虧虛型、氣血虛弱型、寒凝督脈型、瘀阻筋骨型,治療主要會以活血止痛、舒筋骨、利關節為目標。 -
小滿注意體內病灶!中醫採祛濕清熱養身 教你未病先防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34今年的5月21日為24節氣中的小滿,小滿過後氣候濕熱夾雜,影響體內代謝運行,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這時常會引起濕疹、汗皰疹、顏面痤瘡等皮膚疾病,同時伴隨四肢倦重無力、食慾降低、胃悶濁脹氣、口氣加重、身體低熱難解、黏汗、胸口煩悶燥熱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