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濕邪
-
清明易過敏、皮膚病擾! 中醫鼓勵按壓3穴道抵禦風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75中醫師周宗翰說明,清明時節,人的毛孔已經打開,但陽氣還沒有充分到達體表,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還很弱,這時風邪會趁虛而入,最開始會進入人的肌膚之間,影響毛孔的開合,此時發病主要表現為傷風感冒,癥狀以高燒、怕風、自汗、肌肉關節疼痛為主。 -
新冠確診康復後迎戰長新冠考驗 中醫藥方陪你安度症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06COVID-19急性感染一般症狀會在4週內好轉。但部分病人康復後,可能會因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生理病理變化、急性感染引發的免疫系統失調及發炎性損傷,與重症相關後遺症等,影響日常身體活動功能,可能造成呼吸、血液、心血管、神經精神、腎臟、皮膚等系統出現新的、反覆的、持續的症狀。 -
長新冠患者全身疲勞!連滑手機也好累 尋求中醫盼治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46最近台灣新冠疫情正逐漸趨緩中,但感染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逐漸攀升到快20%,中醫師康涵菁表示,臨床上除了確診者的線上看診,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確診後患者到診間求助「長新冠症狀」,像是持續不斷的失眠、咳嗽、胸痛、不明發熱,甚至類似慢性疲勞症候群,及難解的肌肉、關節疼痛。她提到,有病人出現「勞動後倦怠」,甚至反應滑手機20分鐘都會覺得非常勞累,生活相當困擾。 -
手痛真惱人!解析各類手肘痛 中醫師建議按穴道可緩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62相信您對於母親經常抱小孩造成的網球肘,或是過度用力造成的橈隧道症候群相當熟悉;也許你已經疼痛已久。 -
芒種節氣易引發腸胃濕熱 中醫曝:芒種養生「薑薑」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1中醫師賴睿昕提醒,如果本身有三高疾病,氣血循環不佳,血液裡雜質高的人,在芒種節氣又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在冷氣房中水分蒸散更快,而導致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導致身體的微循環更差,這時頭暈、疲勞就會跟著來。 -
穀雨節氣重「肝」、「脾」保養 穀雨養生就該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7今年的4月20日是春季最後1個節氣「穀雨」,此節氣開始雨水會較為豐沛,有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因而得名,通常在穀雨之後,較不會像初春一樣乍暖還寒,而是漸漸邁向夏天季節。 -
「雨水」寒濕邪氣誘發過敏 中醫養生喝四神湯祛除濕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6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因此,寒濕邪氣是雨水節氣常會出現的病邪。 -
久坐久站壓迫坐骨神經 按摩3穴道自我保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860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修安指出,坐骨神經痛是一項常見的腰臀部到下肢疼痛的總稱,好發於25到45歲的青壯年人,受到脊椎壓迫、梨狀肌症候群、臀部肌筋膜緊繃等,像是順著一條神經的走向牽引疼痛,都可能會讓病人覺得自己得到坐骨神經痛,初期症狀類似下背痛或腰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