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焦慮症
-
台灣安眠藥使用量驚人!3大類常用藥物解析 慎防濫用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564國人鎮靜安眠藥的使用率居高不下,每人每年平均吞下39顆安眠藥,數量相當驚人,若是將每顆藥一一排列,可以環島12圈之多,堪稱「全亞洲第一」,顯見國人鎮靜安眠類藥物濫用的情形相當嚴重。安眠藥就像是一把雙面刃,正確使用之下,的確可以幫助擺脫失眠困擾,若是使用錯誤,卻可能會傷身,安眠藥過量使用,主要會對肝腎造成傷害及抑制中樞神經,甚至導致窒息死亡。萬一有失眠問題時,最好先檢視自身的生活及睡眠習慣,並尋求專業醫師確認治療。 -
上班族胸悶、頭痛查不出病因? 竟是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30045歲的L先生是位忙碌的上班族,最近頻繁感到莫名的不安與壓力,並且出現頭痛、胸悶,甚至食慾不振的情形。他多次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就在他感到無助時,一位朋友建議他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竹北院區家庭醫學部門診就診,經專科醫師的詳細評估,L先生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這讓他不禁感到驚訝,原來長期困擾他的問題並非生理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問題。 -
產後憂鬱焦慮如何緩解? 快走、游泳等中強度運動奏效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904新生命的誕生是件令人喜悅的事情,但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女性就會開始面臨到身體的不適與擔心胎兒健康問題的緊張情緒,產後還得在身體尚未完全復原下照顧新生兒,角色轉換的焦慮與壓力,不是一句為母則強就可以輕鬆帶過,媽媽們的身心狀況需要被好好重視。1篇2024年11月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產後運動可減輕媽媽的憂鬱與焦慮症狀,並降低產後憂鬱的風險,特別是在產後3個月內開始運動可顯著改善心理健康。 -
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 精神科專家談兒童青少年情緒管理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822近年來,國人對精神醫學的了解已大幅增加,尤其在成人個案中,對憂鬱、焦慮、失眠等情緒問題的求醫意願普遍提高。然而,對於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仍需更多努力。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指出,許多家長往往拖延尋求幫助,直到孩子出現不願上學、家庭衝突加劇等情況,才會考慮就醫。家長在此過程中掙扎,一方面是孩子的症狀不典型,另一方面擔心就醫會帶來標籤,或需服用藥物。此外,現今生活壓力使家長難以抽出時間來思考如何幫助孩子,造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困境。 -
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照護刻不容緩 認知障礙不等於失智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9767藝人林葉亭85歲失智父親於16日下午家人大掃除時,外出後失去音訊,各界發起協尋,警消和民間搜救隊也展開地毯式搜索。令人遺憾的是,26日上午尋獲時,已天人永隔。有關失智症老人的照護,也因此事件再度引起社會關注。然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裡,常將「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畫上等號,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
恐慌症患者福音!智慧穿戴裝置監測生理數據 降低復發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130台大生醫電資所與恩主公醫院合作,進行台灣首個長時間使用智慧穿戴裝置研究恐慌症的計畫,發現透過監測心率、運動和睡眠等生理數據,可有效幫助恐慌症患者掌握病情,降低復發機率。 -
減重手術有哪些?肥男求職不順 術後搭運動狠甩20公斤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5949很多人誤以為減重手術是1個捷徑,只要做完手術就可以輕鬆減重,不需要付出努力。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胃腸內科醫師沈群勝說,其實減重手術並不是捷徑,而是幫助重度肥胖者管理體重的1個工具。術後患者仍然需要進行長期的飲食控制、運動和生活習慣調整,否則可能會出現體重反彈。因此,手術後的生活方式調整對於手術成功至關重要。 -
錯誤瘦身導致腸道失能! 醫同時解決身心問題根除病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73每日都需吞下百顆瀉藥,才有辦法排便的日子你敢相信嗎?47歲的陳小姐,持續了這樣的日子近30年,腸道的功能完全喪失。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邱建銘表示,面對症狀嚴重的病人,需要先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才是生理的問題。在邱醫師的治療下,陳小姐恢復肛門肌肉自主功能後,再接受直腸盲腸吻合手術,耗時2個月,終於解決心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