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牙齦發炎
-
牙周病治療好真的就沒事? 少做這件事恐增加復發機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20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臺灣牙周病盛行率高達90%。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所引起,若口腔衛生欠佳,牙菌斑長期累積在牙齦周邊,而細菌便會分泌毒素,刺激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炎並導致破壞。牙周病為慢性疾病,臨床症狀並不明顯,除非急性發炎時引起牙齦腫痛或經由牙醫師定期檢查,才會被診斷出來。牙周病通常伴隨牙周囊袋加深與齒槽骨的破壞,常見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或發膿、牙齦易出血、牙齦按壓疼痛或悶痛感、牙齦萎縮、牙根敏感、口臭、牙齒縫隙或動搖度變大、牙齒位移或變長、咀嚼酸軟無力等。 -
新冠疫苗開打湧現想「婚」潮 拍婚紗牙齒美白先做好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390牙醫師蔡昀蓉表示,臨床上收治不少來自其他診所或坊間不知名美甲美睫沙龍執行失敗的牙齒美白或貼片案例,有些人因為被補牙的樹脂材料塗抹一層包覆牙齒,經過半年之後,牙齒經過食物染色後泛黃或顏色不均白做工,或是貼片做得形狀不自然、有暴牙傾向,嚴重甚至發生牙齦發炎,最後被迫拆掉重做。 -
害怕看牙醫怎麼辦? 專業牙醫師告訴你「事前眉角」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194臺灣的兒童預防齲齒政策相當多元化,如:幼兒塗氟衛教、牙菌斑去除、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等,給予不同年齡層的孩童完整的照護支持。 -
每天刷牙還得牙周病? 牙醫:多數人都忽略「1細節」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872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何曉涵解釋,造成「牙周病」,就是許多人熟知的牙菌斑累積引起,牙菌斑就是俗稱的「牙垢」。無論是否進食、吃東西,牙齒表面都會形成一層生物薄膜,隨時間推移與細菌繁殖,薄膜會增厚變成牙菌斑,所以,牙菌斑就是由細菌、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和唾液組成;而「牙結石」就是牙菌斑鈣化後堆積而成。 -
服用抗凝血劑拔牙該停藥嗎? 牙醫警告「潛藏風險」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6565根據美國牙醫協會(ADA)發表文獻指出,大部分牙科手術,術前並不需要停藥或改變原本的用藥處方。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張家豪表示,口腔內有豐富微血管,拔牙手術確實最擔心「出血」,但其實拔牙是牙科常規手術項目,牙科手術的出血,都可以透過確實加壓止血、縫合、置放止血敷料等方式有效控制。 -
缺牙恐釀健康破口 選擇植牙有眉角牙醫師1次說清楚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270牙醫師徐慶雲表示,看牙醫對許多人而言是一大夢魘,光是躺在看診檯上,就有一股恐懼感油然而生,因此許多患者往往拖到牙痛齒搖,才肯硬著頭皮來看牙,多半為時已晚,甚至須整顆牙拔除治療。 -
滿口黃牙求職不順利 美白牙齒重建第一印象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771呂睿庭醫師指出,該名女生是因為自小服用過多四環黴素抗生素,導致恆牙永久性變色,滿口黃黃灰灰的髒汙線條相當嚇人。由於這種「內因性」的牙齒染色是無法單純透過美白藥劑達到治療效果,因此,醫師建議患者採用薄度僅0.2至0.3mm左右的超薄瓷牙美白貼片,其硬度與琺瑯質相似,可在不修磨真牙的情況下,直接貼合於齒面,解決黃牙問題,同時微調齒列、齒型,達到多方位的完美效果。 -
孩子普遍牙齒咬合不正 家長應正視矯正問題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142前突的門牙或排列偏離到正常齒列以外的牙齒,相對容易受到外傷碰撞而斷裂,也常會咬到嘴唇或臉頰,而造成口腔黏膜受傷。值得注意的是,咬合不正不僅會造成顳顎關節發育異常,也會影響發音及咀嚼功能,甚至引起腸胃功能障礙。暴牙、戽斗的外型容易受到同儕的嘲笑,影響人格發展及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