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物質濫用
-
青少年物質成癮原因揭曉! 不安全依附關係成痛苦來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778台灣青少年物質成癮問題日益嚴重,根據衛福部統計,青少年吸食大麻、安非他命等娛樂性藥物的比例逐年攀升!但成癮問題並非短期現象,而是家庭關係、早期經驗、社會環境與心理健康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際研究探討青少年成癮原因,可發現感覺敏感性與不安全依附皆容易提升年輕人的痛苦感,進而成為物質濫用的風險因子。 -
未滿18歲青少年飲酒傷腦又傷身! 酒精疾患風險高5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74大家都知道18歲以下不能喝酒,但為什麼不能喝卻很少有人說得出來。醫師指出,如果在青少年時期碰觸酒精,可能造成肢體協調障礙、肝臟損傷等。不過近期不少憾事則因酒精發生,包含有高中生飲酒後迷茫間墜入河中過世,令人遺憾。 -
恐慌症發作手腳麻木! 醫示警:濫用酒精只會加重病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2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郭千哲主治醫師表示,所謂的恐慌是焦慮情緒的一種,而在醫學裡所稱的恐慌(panic)發作或恐慌症,則專指在極短時間內出現並加劇的強烈「身體不適」及「恐懼」。恐慌發作的身體不適包含心悸、胸悶、手抖、全身冒汗、手腳冰冷或麻木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而病患主觀上,有對失控的恐懼,甚至對死亡恐懼,擔心自己突然心臟停止過世。 -
接住浮萍家庭!我國兒虐案頻傳 專家分析:欠缺3面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70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於110年邀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吳慧菁教授,主持「風險家庭安全照護:領域建構與人才培育」議題,分析世界各國對於風險家庭的援助與照護模式,發現我國對於易受社會忽視並汙名化的弱勢族群,缺乏「親職教養能力的培訓」、「一站式在地化社區服務」、以及「服務不漏接的整合性」。 -
10名青少年有3人喝過酒!18歲前飲酒 精神疾病風險增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68未滿18歲的青少年飲酒,可能喝出成癮症,精神相關疾病的風險暴增!在2016年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有6.8%的男性及2.2%的女性死亡可被歸因為飲酒所造成的傷害,對青少年的傷害更加嚴重。同一研究中也有統計,高達7%的失能校正人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衡量整體疾病負擔的方法)和酒精濫用有關。 -
眨眼語言表達吃力被同學霸凌 妥瑞氏症發作與情緒有關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167蔣立德醫師指出,妥瑞氏症的症狀表現,會隨著個案當下面臨的心理壓力,以及社交環境的變化有非常明顯起伏。例如:在需要面對大眾時,或是有環境轉換與其他生活事件干擾之下,這些抽搐表現會比平常來得更加明顯,進而造成個案與旁人的困擾。在臨床上,醫師並不會因為看到症狀出現,就立即開立藥物,多半會先與個案和家人討論適應的狀況與經驗,進行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評估之後,才會依照個別情況考慮不同治療方式。 -
3級警戒延長每天看新聞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2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20年8月發布的調查,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到6月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相較於2019年同期增加了許多。該調查對象包括9,896名18歲以上成人,研究者透過《4項病患健康問卷》與《6項事件影響量表》,評估參與者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以及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 -
8成自殺者有憂鬱症 陪伴憂鬱親友度過難關請這樣做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92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周伯翰表示,導致自殺的原因很多,除了憂鬱症之外,久病纏身、年紀老大、個性衝動、物質濫用等都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周伯翰發現,在新竹地區「工作過勞」也是常見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年薪1、2百萬的竹科工程師,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他卻飽受煎熬,365天24小時都需待命,手機不離身,日前就因為工作過勞、出現憂鬱情緒,而有輕生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