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生活習慣
-
女子關節卡卡開不了口! 醫揭顳顎關節症候群風險因子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313奇美醫院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偉廷指出,顳顎關節疼痛或稱顳顎關節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的發生常常是因為突然張大口,例如打呵欠,或吃到堅韌的食物所誘發,原本關節內的關節盤與關節頭活動自如,但當控制關節盤的肌肉過於緊繃,恐致關節盤前置型錯位,進而產生關節活動障礙,開口受到限制。 -
心理健康亮紅燈是吡咯症作祟 體內B6不足恐影響情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264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表示,在功醫檢測及臨床經驗中,許多身心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等,通常有一定比例伴隨隱吡咯或甲基化失衡的情況,而透過隱吡咯分析檢驗,可以確定是否存在隱吡咯失衡的「吡咯症」。 -
「硒」元素具抗氧化作用 助年長者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915林邵臻醫師舉例,素食者容易缺乏硒,是因為硒雖然可以透過食物攝取,如巴西堅果和豆腐,但大多數仍存在於動物性食材,如鮭魚、蝦、雞肉、牛肉等。此外,生病和經常需要接觸重金屬的工人,因身體處於大量消耗硒的狀態,除了透過食物的攝取外,建議在經過醫師進行血液或尿液檢測評估後,額外透過高純度活性硒口服補充劑或硒營養針劑點滴來補充。 -
台灣3名兒童就有1個小胖子 國健署提3撇步建立好習慣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5464小時候胖真的不胖嗎?有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的肥胖兒童長大後仍然會是肥胖,更有7成肥胖的青少年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且增加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別忘記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及原型食物、少喝含糖飲料、規律運動及減少久坐等,才能元氣滿滿、體位健康不超標。 -
預防心血管疾病從飲食下手 6大清血管食物一定要知道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828《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清血管食物」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可以發現最多網友提及的是「堅果」。其中就有網友分享吃堅果有益於保護心血管,並表示「堅果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心血管的健康」,引起網友熱議留言「你懂吃!堅果的好油最豐富了」。 -
治療慢性腎臟病、穩定血糖中醫來幫忙 用對中藥可護腎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68慢性腎臟病患者能否服用中藥的爭論不斷,然而有2篇研究證實,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台灣的合格中醫師治療下,不僅能減少腎臟衰竭風險,還能降低死亡率。第一篇是高雄醫學大學腎臟照護學系教授黃尚志領導的團隊,分析超過2萬4千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健保資料,從2000年追蹤到2008年,發現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ESRD)的風險顯著降低。調整影響變數後,接受中醫治療組的風險比率約為純西醫治療組的0.47倍,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佳。 -
僵直性脊椎炎與背痛哪裡不同? 專家揭常見症狀及用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504每年5月20日為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為響應這個日子及支持受此疾病困擾的病友,亞東醫院特別於今(20)日起,舉辦為期一周僵直性脊椎炎衛教活動,期望提高大眾對僵直性脊椎炎的認識。 -
益生菌吃多久才有效?何時吃? 益生菌常見QA全整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08腸胃經常咕咕叫,有便秘問題卻難以改善嗎?現代人面對腸胃道問題,除了應該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外,平時還可適時補充益生菌保健食品。由於益生菌好處繁多,可為腸道增添好菌,使其順利運作,但在服用益生菌前,仍有些注意事項需要特別留意,以免沒有攝取到好菌,還花了冤枉錢。究竟益生菌好處有哪些?何時吃最好?要吃多久才會發生功效?與乳酸菌差異為何?本文將為你1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