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生長激素
-
健保新增妊娠糖尿病產檢及試紙給付 為準媽咪省近萬元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035新竹台大分院代謝內分泌科許智堯醫師表示,在懷孕過程中,為了讓胎兒有充足的營養供應,胎盤會分泌生長激素、人類胎盤泌乳原等荷爾蒙,以避免血糖過低而影響胎兒的發育。隨著懷孕周數的增加,這些荷爾蒙的分泌會越來越多,降低人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升高,產生妊娠糖尿病。 -
孩子長不高想看醫生轉大人 卻意外檢查出6公分腦腫瘤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9412歲的小明就是因腦瘤引起的身高矮小,他整整比同年級最矮的同學還矮7公分,加上身材瘦弱,轉介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腦部竟有6公分大的腫瘤,因腫瘤長在腦下垂體,導致他的生長激素缺乏,同時也壓迫到了視神經,造成視力缺損。 -
冬天調節負面情緒的暖心料理 跟著冰島人這樣吃抗憂鬱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355冬季是大家放膽吃的時節,歐洲的冬季黑夜漫長,需要吃聖誕大餐、感恩節大餐讓自己Chill一下,尤其是台灣人喜愛在濕冷的冬季吃火鍋、麻油雞等湯品。看韓國的科學家朴容基分析,為何冬天會想大吃大喝,以及特別懷念古早味。 -
多喝牛奶補充鈣質防骨鬆? 網友熱議骨質疏鬆10大疑惑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756骨質疏鬆症是無聲的。衛福部在2019年統計,台灣有10.2%男性、25.2%女性正遭受骨質疏鬆的威脅,75歲以上的長者,平均每4人有1人就有骨質疏鬆問題。 -
五官變化明顯、穿鞋尺寸換不停 小心是肢端肥大症引起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198高雄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朱志勳醫師分享,該患者的額頭變寬、手腳變大、嘴唇變厚,高血壓較難以控制,所以懷疑是肢端肥大症,經由抽血檢查便可確診肢端肥大症,而後也在進一步的影像檢查中,發現腦下垂體腫瘤。 -
防疫不忘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給親子的7個飲食小技巧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31防疫期間,家長如何讓台灣兒童兼顧營養均衡,加強免疫力抵禦病毒侵襲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每個家庭需要持續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的生活型態,康聯生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專家官彧提供以下7個小技巧,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透過飲食和運動健康成長,增強健康免疫力吧! -
防疫宅在家/樂齡抗老、擺脫鼻病與耳鳴 名醫線上開講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3231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要提升體內生長激素的濃度就是要想辦法增加肌肉的含量,肌肉含量高亦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而生長激素在「逆齡回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照骨齡了解孩子發育狀況 成功「轉大人」顧好2大關鍵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94「不同時期的成長,速度大不同。」李翊誠說,出生足月的新生兒身高約落於50公分上下。出生第1年平均長25公分。出生第2年平均長12.5公分。進入青春期之前,每年至少平均要長4至6公分。在寶寶3歲之前,成長發育最關鍵因素為充足的營養與甲狀腺素。前者可以避免罹患缺鐵性貧血,或因維他命D缺乏而造成「佝僂症」,而甲狀腺素則是腦部發育關鍵荷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