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疼痛指數
-
及早搶救軟骨逆轉膝關節退化! 軟骨重建可望恢復膝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17梁峻銘醫師說明,目前台灣執行膝關節自體軟骨移植已累積約2千多例,統計成功率高達9成以上,前提是必須符合適合手術的條件才能進行。術後半年持續追蹤軟骨再生狀態,會透過影像輔助觀察膝關節彎曲度是否趨向正常,合併患者本身疼痛減緩的舒服感受,多數患者會描述活動從初期受限,逐漸變得靈活順暢,疼痛指數甚至降至1或2,代表軟骨順利生長,實際生活品質也因此獲得大幅改善。 -
膝關節軟骨受損走路有「喀喀」聲! 醫曝6症狀、3治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269梁院長提醒,軟骨受損有6大症狀千萬別忽視。膝關節若出現走路疼痛、僵硬、彎曲不順、腫脹積水、關節聲響或深層悶痛感,軟骨可能已經受損。透過X光可以初步觀察關節空間有無變窄,若懷疑進一步損傷,建議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能精準評估軟骨損傷的位置與深度,必要時可採行內視鏡檢查手術確認。 -
乳房切除術後持續疼痛! 醫阻斷痛覺神經傳導解除困擾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03648歲的林小姐因乳癌做了右側乳房全切除手術,但術後一直覺得很痛,雖然回診服用止痛藥但疼痛仍無法緩解。疼痛超過半年令她相當困擾,因此選擇到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門診求助。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施秉成主任評估林小姐是乳房切除後的疼痛症候群,予以針劑注射阻斷該處痛覺神經的傳導,徹底緩解林小姐的痛感,當困擾解除後,她的生活品質順利提升。 -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求攀升! 客製化手術讓行走更自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69隨著人工關節材料的進步,現在耐磨度已大幅提升,抗磨損可達30年以上。梁峻銘院長會根據病患本身的關節排列方式進行手術,減少對軟組織的破壞,讓患者在術後行走感受更自然,手術方式會將骨頭調整角度控制在3至5度之間,以確保最少的破壞、最好的術後感受。此外,搭配導航機器人,可在各種角度下測量關節的張力與穩定度,讓手術更加精準,患者的關節使用壽命也能因此而大幅延長。 -
推翻你對可可的印象!可可不僅能減肥 還能減少脂肪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318「肥胖容易增加糖尿病、中風、心臟病等風險」,這些常識大家都知道,不過,最新研究發現,肥胖不僅容易引起慢性病,而且還容易「感覺疼痛」。根據刊登在新一期《國際肥胖期刊》中,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醫學中心所做的調查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愈高的人,身體愈容易感到疼痛。研究人員根據蓋洛普組織在 -
軟骨回復有望! 再生療法助公衛專家何美鄉重拾運動樂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821自SARS開始,公衛專家何美鄉一路用她專業的公共衛生知識陪伴台灣民眾度過伊波拉以及COVID-19等重大傳染病的浪潮。而她近年卻因為膝蓋疼痛而苦不堪言,甚至有醫師對她說:「妳膝蓋退化的程度,幾乎嚴重到可以換人工膝蓋了。」直到偶然遇見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呂紹睿醫師向她解釋,妳的膝蓋仍有機會回復。 -
膝關節退化非老年人專利 年過50歲出現這些情況是警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09仁傑診所院長任傑仕醫師表示,常見的關節炎中最常見的有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等,而膝關節是最常出狀況的關節之一,最大宗族群屬於慢性、退化性關節炎,多半因為年紀大經過長年使用下,導致關節腔隙變小、軟骨磨損,產生增生骨刺,周邊韌帶硬化或鬆動,以致關節不穩定、骨骼之間互相摩擦,進而引起疼痛發炎現象。 -
運動傷害有救了!錢薇娟靠1治療修復雙膝 緩解關節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54特管辦法已實施4年多,擁有多項成功案例,根據衛福部統計至去年底的成效報告,平均追蹤217天的可評估療效病患達30人,而這些病患疼痛指數減少約6成、膝關節功能提升幅度約3至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