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病識感
-
「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44研究發現,超過1成死於新冠病毒的患者,死因與心臟疾病、心臟衰竭有關,專家提醒,常有「累、喘、腫」等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
全台半數老人患有3種慢性病 與這件事沒做好關係很大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48隨台灣人口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攀升,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急遽上升,根據果國健署最新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有超過86%的老人至少罹患一項慢性病,69%老人罹患二項慢性病,47%老人同時罹患三項或更多的慢性病,常見慢性病主要類型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類型。 而根據研究顯示,睡眠與慢性病息息相關,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未治療,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提升高血壓罹病機率 -
別讓Delta影響情緒! 能做到這5個字壓力鍋就不會爆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06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雖然稍有暫緩,但心的病毒株仍不時出現,民眾生活大受影響,不安、焦慮、恐慌等的情緒也在滋長中,防疫期間不僅要顧好身體的健康,心理調適也非常重要。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工作、學業、社交活動、休閒娛樂等等全亂了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表示,人們因為疫情斷離了正常生活,特別是高風險族群以及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醫護,心情真是輕鬆不起來,可運用衛福部心理及口腔 -
胸悶、冒冷汗、牙痛小問題? 圖解心絞痛須知1次看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88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廖振宇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 -
失智症非單純老化問題 及早介入治療防止惡化導致失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92「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退化,可能聽不懂別人的話,但是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覺得自己很正常,反而覺得是別人在胡言亂語,所以會出現類似狀況。 -
到底是記憶變差還是得了失智症? 專家教你簡單判斷!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767「醫生,我先生都會一直問同樣的問題,才剛講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他從前愛看電視,現在卻連遙控器都不會用,而且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老太太一臉擔憂地說,「前幾天出門去散步,結果竟然在公園迷路,走不回來。怎麼會這樣啊?」 -
囤物症患者無病識感 童年不愉快經驗造成分離焦慮創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8許多民眾歲末除舊佈新,會添購新的家具並淘汰舊物,社區角落便堆滿了陳舊家具,等待清潔隊運走,但對陳先生來說,這些龐大垃圾卻有如黃金,只要發現還堪用的物品,就往家裡塞,幾年下來,屋子光是沙發就好幾套,加上許多桌椅,走路都成問題,夫妻兩人常為此吵架,在妻子陪同下,他至精神科求診,確診為「囤物症」。 -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1610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失智暨帕金森症醫療中心科主任李威儒醫師表示,記憶力隨著年紀下滑是相當常見的情況,但失智症患者下降得非常快速,像是有病患忘記自己買過菜,出現重複購買、冰箱裡塞買同樣食品的情形,或是找不到東西,就懷疑一定是別人拿走。其他的變化像是原本可以輕鬆完成的事情,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像上述個案搭公車坐過站卻不知道怎麼回家就屬於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