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症狀
-
好發中壯年族群!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靠標靶治療控制佳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273048歲的吳先生身體一向健康,日前與朋友進行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白血球指數飆升至80,000/µL (正常男性為3,000/µL-13,000/µL),遂至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林益庭醫師門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吳先生脾臟明顯增大,且骨髓檢查及染色體檢測也發現「費城染色體」(1960年科學家Peter C. Nowell、David Hungerford於美國賓州費城發表)呈陽性,表示白血球細胞異常增生,確診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遂以口服標靶藥物作第一線治療,透過規則用藥,吳先生在3個月內白血球指數下降至8,190/µL,費城染色體基因量也小於0.1%IS,控制良好,定期於門診追蹤中。 -
冬季皮膚乾癢藏危機! 醫盤點保濕重點與3大錯誤習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34隨著冬季來臨,氣溫驟降、空氣濕度降低,皮膚科門診觀察發現,許多民眾因長時間使用暖氣、熱水洗澡或過度清潔,導致皮脂膜受損、角質層含水量下降,出現乾燥、脫屑與搔癢等不適。皮膚乾癢看似小問題,但若長期忽視,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慢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甚至感染性皮膚炎。 -
抗生素不是特效藥!關心長者用藥安全 藥害基金會提醒抗生素不良反應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9201940至1960年代之間被稱為抗生素的黃金時代,抗生素在當時無疑是特效藥的代名詞。然而隨著醫學知識的進步,人們了解除了療效之外,使用抗生素還需要考量更多因素,尤其當生理條件隨著年齡變化,必須更加審慎評估,以避免藥品不良反應或是抗藥性的產生。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長者使用抗生素之注意事項,讓我們共同維護家中的寶,提升長者用藥安全。 -
肌少症易增骨折風險 AI模型助早期預測、優化長者健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51隨著人口高齡化及生活作息之影響,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的肌少症(Sarcopenia)近年來備受關注,臺北醫學大學偕同臺北神經醫學中心、臺灣生醫創新學會(TiBIA)等單位11月8日舉辦「肌少症國際研討會」,邀集美、日、港等國內外學者專家與會,共議肌少症之醫療、復健及公衛等議題,肌少症易增加跌倒、骨折等風險,盼能提升國人對肌少症的認識與重視。 -
皮膚出現不同色斑? 醫曝白斑與黑斑成因、症狀與治療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42皮膚出現不明斑點?常見的皮膚色素疾病包括白斑、黑斑及各類色素斑點。其中,白斑與黑斑是最常見的色素異常,雖然同屬於色素疾病,但成因與症狀各不相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醫師指出,有些患者因為外觀受到影響,甚至產生社交障礙。其實,只要及早就醫並接受適當治療,大多數情況都有機會獲得改善甚至根治。 -
昆凌減重早餐高蛋白!營養師揭空腹黑咖啡恐傷胃 低碳飲食需在專業監督下執行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775天王嫂昆凌近期分享維持體態的飲食方式,早餐吃蛋白搭配香蕉和黑咖啡,中餐正常但不過飽,晚餐以蔬菜蛋白質為主並減少澱粉。營養師表示,這種控制熱量的方式雖有其道理,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
秋去冬來!中醫立冬養生順應體質 「平補滋陰」為原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875隨著秋燥季節過去,冬季展開以立冬為基準,舉凡季節轉換節氣都會透過自然界的大改變而影響身體,無論是思慮多導致的傷津耗氣,或是久坐及缺乏運動形成的筋骨經脈氣血不通,都會在立冬節氣轉換後、天氣逐漸轉為寒時,引起過去累積的勞損類病根逐漸表現出來。因此,一般人會在這個時節進補身體,然而今年較多颱風環流造成的多雨濕冷氣候,除了注意身體勞損外,代謝不良及慢性代謝疾病所形成的虛實夾雜體質狀態更需要專業調理照護。 -
女藝人經期紊亂!醫揭「泌乳激素過高」是禍首 干擾排卵恐致不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04近日藝人賴慧如因經期紊亂就醫,檢查後發現是泌乳激素過高導致無法排卵。婦產專科沈思佑醫師說明,許多女性將月經不準當作小問題,但其實這往往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泌乳激素失衡是導致月經不規則、排卵障礙與不孕症的常見內分泌問題之一,即使沒有在哺乳期,也可能因為泌乳激素過高,導致整個生殖系統停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