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症狀
-
擺脫公主病! 整合療法助纖維肌痛症患者告別長期疼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39350多歲的林女士,半年來深受全身性疼痛困擾,她形容疼痛如電擊般遊走全身,並伴隨灼熱感、失眠及情緒低落,嚴重影響生活。她輾轉求醫,最終確診為纖維肌痛症,但服藥後常感頭暈噁心,疼痛改善也不明顯。後來至台中長安醫院神經內科求診,經調整藥物並結合靜脈營養點滴療法,疼痛減輕約8成,且藥量降至最低,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
強迫症會好嗎?理解背後生命故事 5全系統照亮人生路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55733歲的張先生(化名)在診間門口踟躕良久,才終於踏進門去。反覆確認門鎖是否上好的衝動幾乎讓他錯過約診。環顧四周,手心因緊張而滲出汗珠。等候區內,他看見一位年輕女子默念著什麼,一旁的中年男子不住整理襯衫袖口。張先生稍稍安心,原來他並不孤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種精神健康問題,其特徵是反覆出現令人苦惱的念頭(強迫性思考)與重複行為(強迫性行為)。 -
巴金森症患者2大「斷電」高峰時間點 醫揭治療新趨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472巴金森症的治療主要依靠多巴胺類藥物,如左多巴胺(Levodopa)、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dopamine agonists)、COMT抑制劑(COMT inhibitors)、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B inhibitors)等。吳瑞美表示,多年藥物治療後,患者普遍面臨藥效減弱的瓶頸。藥量足夠時行動自如,但藥效消退後,較嚴重的患者如同電池沒電,出現全身僵住、動作遲緩、反應變差、寸步難行等「斷電」現象,導致跌倒和傷害。 -
風濕免疫疾病不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還包含乾癬、異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46關節紅腫難癒、反覆抓癢破皮的皮膚病,其實可能不是單純的退化或過敏問題,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引發的疾病。風濕免疫疾病涵蓋範圍廣泛,從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皆屬其範疇。隨著診斷技術與治療藥物的進展,透過「多元整合」的治療策略,能顯著改善病患長年不適,提升生活品質。 -
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獲獎! 創新醫療助病患重拾新生活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5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的「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以其卓越的創新技術與全面性的病人服務,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此獎項彰顯了該計畫在巴金森疾病診治領域的卓越成就,並再次證明了新竹臺大分院在醫療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家庭造成深遠影響。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指出,巴金森症的治療與照護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合作和創新技術。為此,神經部推出了「巴金森整合照護計畫」,將最新的醫療技術與智慧醫療相結合,為病人提供全面的疾病管理服務。 -
主動脈剝離高達9成與高血壓有關 網友熱議5大危險因子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7102近年,許多知名人士因主動脈剝離而離世,使得主動脈剝離這項影響各年齡層的心血管疾病,受到廣泛關注。主動脈剝離是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者為常見高風險族群。典型症狀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背痛,伴隨撕裂感,嚴重者可能昏迷甚至猝死。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1年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 -
育兒壓力大也別搖晃孩子 嬰兒搖晃症候群釀受虐性腦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927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孩子生的少,個個都是寶,但兒虐事件仍頻傳,衛福部分析近5年134件重大兒虐死傷案件,63件屬受虐性腦傷,其中25%經治療仍不治死亡,75%雖然存活,卻留下不可逆的永久傷害。進一步分析受虐兒童年齡分布,高達73%為1歲以下,1至2歲則有19%,2歲以下就占9成,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這些小朋友因照顧者一時情緒失控,遭受暴力對待,造成永久性的嚴重傷害,不少幼童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人世。 -
家長擔心新生兒投保遭拒延遲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說重話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896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不易發現,延遲診斷可能造成嚴重後果。113年新生兒篩檢率超過99%,檢測出3,340例異常,以蠶豆症為大宗(約9成)。國健署呼籲,為免錯失治療良機,家長應讓寶寶在出生滿48小時後接受篩檢,勿因保險考量而延遲或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