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療效
-
不吃藥、免換關節 研究:1訓練可延緩膝關節軟骨損傷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79隨著台灣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已成為中高齡族群的隱形殺手。根據統計,40歲以上民眾有近4分之1飽受膝關節疼痛困擾,許多人長期依賴止痛藥物或面臨換關節手術。然而,美國猶他大學領導的最新研究為患者帶來新希望,僅調整走路時的足部角度,就能達到與藥物相當的止痛效果,甚至延緩軟骨損傷的進展。 -
膝關節軟骨受損走路有「喀喀」聲! 醫曝6症狀、3治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262梁院長提醒,軟骨受損有6大症狀千萬別忽視。膝關節若出現走路疼痛、僵硬、彎曲不順、腫脹積水、關節聲響或深層悶痛感,軟骨可能已經受損。透過X光可以初步觀察關節空間有無變窄,若懷疑進一步損傷,建議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能精準評估軟骨損傷的位置與深度,必要時可採行內視鏡檢查手術確認。 -
減少低密度膽固醇防中風! 高血脂治療新機轉突破限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487今(2025)年3月在亞東醫院心臟醫療團隊的專業評估下,現年近7旬的曾先生成為全台首例自費使用新型降血脂藥物Bempedoic acid的個案。治療數月後,曾先生的血脂控制明顯改善,病情穩定,也為高血脂合併冠心病開啟新的治療契機。 -
健保30有成! 石崇良:從治病到健康、永續與健康平權
醫藥衛生 / NOW人物10226全民健康保險邁入30週年,這不僅是台灣醫療體系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個擘劃未來願景的關鍵時刻。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即將於9月1日接任衛福部部長,在回顧健保30年來的輝煌成就,石崇良提到,健保以眾人之力、科技之助,努力守護國人健康,實現醫療平權的理想。面對超高齡社會、新興疾病與國際變局等多重挑戰,健保透過數位轉型,從過往的「疾病照顧」轉向「健康照顧」,為全民建構一個更智慧、更永續的醫療新未來。 -
乳癌治療健保受限! 病友協會籲放寬條件、延長用藥期
癌症新知 / 乳癌18033近年來,健保署積極將乳癌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包含化療、荷爾蒙治療、標靶藥物等。今年更進一步擴大免疫療法藥物的適用對象,涵蓋早期3陰性乳癌患者,並規劃以「論質計酬」的方式,提升乳癌醫療品質。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非常感謝健保署的努力與投入,因為這代表政府重視乳癌治療,並期望透過精準醫療和新制設計,讓更多乳癌病友受惠。 -
膝關節避震器!半月板受傷難修補 移植手術復原新選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210半月板移植手術在台灣臨床案例仍屬少見。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暨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彥志醫師,近期為1名36歲熱愛運動的徐姓男子完成手術。徐先生早年因十字韌帶受傷曾赴美手術,但近年膝蓋反覆扭傷,下車時甚至痛到無法行走。經核磁共振與關節鏡檢查發現,半月板已不足一般人的一半,幾乎無法縫補,陳彥志醫師建議進行移植,恢復關節功能並降低退化風險。 -
不明原因經痛、性交疼痛! 當心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不孕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8932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科主任温國璋醫師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應該存在於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的其他部位生長,且具有似原組織細胞生物功能的一種疾病。依病灶位置可分為3類 -
腦中風復健黃金恢復期是關鍵! 醫解密rTMS治療原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919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平均每44分鐘就有一名國人發生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每年奪走數以萬計生命。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傳統復健治療之外,近年引進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等新興療法,為中風患者帶來更多康復選擇。臨床觀察顯示,若能積極配合復健,部分患者在運動功能、語言表達及日常生活能力上均有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