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症基因
-
大腸癌易復發可先下手為強 抽血檢驗準確率達9成
癌症新知 / 腸癌3408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非侵入性的癌症基因檢測靈敏度高,能協助醫師及早監測癌症復發跡象,除此之外,適藥性基因檢測更讓患者有機會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減少反覆化療的痛苦,對症下藥,積極追蹤,提升大腸癌病患的存活率。 -
空汙提高肺癌罹患率 基因篩檢可望提供精準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308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指出,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等2大類,其中8成5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最常見。目前已知的肺腺癌致病基因有許多類型,EGFR基因突變為最多,約占5至6成,至於ALK、ROS1及BRAF所占比率都小於5%,隨著藥物進步,不論哪種致病基因突變,均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 -
國際卵巢癌防治月 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微電影喚醒重視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2860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指出,卵巢癌死亡率雖高,但透過量身打造的治療計畫,還是有助於提升病患整體存活率。建議成年女性每年例行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時,可多進行骨盆超音波檢驗,盡早發現卵巢腫瘤,並接受良好的治療。 -
交大與北醫攜手膜蛋白癌症追蹤研究 大數據掀起抗癌新革命
癌症新知 / 乳癌3981交大生科院教授楊進木表示,膜蛋白是目前疾病診斷及治療最重要的標靶,但也是最困難的研究議題,膜蛋白已被認為與諸多癌症息息相關,如果解開其如何透過蛋白質交互作用,進而調控生化途徑導致癌症形成,有助於從根本找出治癌方法,將對癌症診斷與標靶藥物發展有重大影響。 -
肺癌跨國實驗室成立 美台合作研究精準療法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637肺癌近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死亡率更同時高居台灣及美國癌症之冠。看準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量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選擇榮陽團隊作為合作對象,第1次在台灣成立跨國實驗室,針對肺癌展開為期5年的合作計畫,將探討亞洲與西方人癌症基因的差異,以發展精準的治療方法。 -
標靶用藥基因檢測 可望讓癌症成為慢性病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5259該項產學合作計畫主持人、北榮病理檢驗部主任周德盈表示,每個癌友的癌細胞基因表現不一樣,這也說明了有人治療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延長存活期,但也有人對於藥物並無反應,確診治療後沒有多久即病逝。 -
血液檢測癌症個人化管理 液態切片活捉腫瘤DNA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致力於精準癌症檢測的合度精密生技4日宣布,合度液態切片正式在台灣上市。合度液態切片是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的癌症血液檢測。此檢測提供腫瘤科醫師一項有價值的工具,來管理病人的癌症治療以及觀察治療的反應和評估復發的風險。 -
中醫調理補養脾胃 癌細胞退散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2680醫學研究認為,外源性的化學、物理和生物的致癌因子誘導,或自發性的出現細胞突變,易誘發潛在癌症基因,在人體免疫功能不足時,不能阻止其惡性增值及擴散,生成病變細胞持續快速發展,最後危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