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症指數
-
攝護腺癌偽陰性? 磁振造影融合切片精準揪出可疑腫瘤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6830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在台灣一年新增將近8,000位罹癌者,奪走超過1,800位國人的性命,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李先生58歲,科技業高階主管,定期健檢時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癌指數)逐年升高,經磁振造影MRI發現有攝護腺腫瘤的疑慮,經泌尿科診察與討論後,接受自費磁振造影結合即時超音波影像的標靶精準切片術(MR fusion biopsy),快速地診斷出第二期攝護腺癌,後續安排無創海福刀標靶治療,脫離癌症威脅。
-
3招防肺癌!EGFR突變轉恐復發轉移 醫揭1治療降風險
癌症新知 / 肺癌6419在台灣,肺癌是10大癌症中「發生人數最多、晚期確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的3冠癌王,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為呼籲全民正視肺癌的威脅,台灣癌症基金會邀請國民好媳婦佩甄擔任肺癌衛教大使,鼓勵民眾一起加入「測一下肺怎樣」行動,提醒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篩檢、及早揪出肺癌,早期治療增加治癒機會! -
31歲女警婚前健檢發現卵巢癌 治療後自然懷孕順利生子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6773罹患卵巢癌,只要及早治療,仍然能夠懷孕生子。中部1名女警就這樣辦到了。中部1名今年35歲的女警,在4年前到員榮醫院做婚前健檢,意外發現卵巢癌症指數高出20倍,後來她到台中榮總複檢,確定罹患卵巢癌,於是她延後婚期,並接受治療,結果2022年自然懷孕,順利生下孩子。 -
症狀像極胰臟炎!7旬翁上腹痛噁心 確診免疫性膽管炎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646胰臟炎常見的原因包括酗酒、膽結石滑落阻塞、胰臟或壺腹良惡性腫瘤。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裕鈞表示,王伯伯無飲酒習慣,膽囊也已經切除了,在進行核磁共振掃描,也排除胰臟癌、自發性膽管結石,因此需懷疑其他病因。於是,醫師安排膽管鏡攝影、癌症指數和自體免疫指數等檢查,才確定王伯伯罹患免疫性胰臟炎。 -
患者體藏巨大腫瘤!剩2個月生命 放手一搏治療竟奏效
癌症新知 / 肝癌2563黃老闆4年前因爆瘦、腹脹腹痛且容易疲倦就醫,意外發現有1顆15公分大的巨型肝臟腫瘤,輾轉多家醫院評估都認為「生命剩下2個月」,但他始終不願放棄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指出,當初患者到院時可用「奄奄一息」形容,不僅體重僅剩40公斤,血液中的「黃疸指數」高到5,遠超出正常值數倍,「癌症指數」(胎兒蛋白)更飆高到599,尤其左、右肝門靜脈都被腫瘤塞住,無法執行栓塞治療。經過患者積極與癌症中心團隊討論溝通,最後決定接受採用「標靶藥物」、「光子刀放射治療」及「免疫治療」等3合1療法,放手拼拼看! -
大腸癌靠「免疫細胞」精準醫療 腹膜癌細胞幾乎看不見
癌症新知 / 腸癌364954歲的林小姐4年前因腹痛及大便出血,被診斷大腸癌第4期合併肝臟與肺臟轉移,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家團隊不斷鼓勵與悉心照顧下,林小姐積極進行手術及化學治療抗癌,控制4年效果卓著,直到2021年10月,林小姐再度感到腹脹消化不良,經詳細檢查發現多處腹膜腫瘤轉移,而且造成嚴重腸道阻塞。 -
婦人患乳癌怕治療拖2年! 乳房鈣化點擴散、淋巴轉移
癌症新知 / 乳癌3127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台中1名60歲婦人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乳癌,但因害怕治療,選擇自然療法希望扭轉病情。2年後再度就診,病灶已從局部鈣化進展為全乳房瀰漫性鈣化點,並出現淋巴轉移,在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苦口婆心下,病人終於聽勸完成乳癌標準治療,病情也得到極佳成效。 -
男人變硬變大並非都好事 睪丸癌搗「蛋」讓下面一大包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21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表示,患者今年2月發現右側陰囊變硬、變大,正想求診解惑時,因疫情爆發影響就醫意願,一拖就是5個月,直到蛋蛋愈來愈大,走路卡卡相當不舒服,加上擔心被旁人指指點點,疫情緩解後,李先生立刻赴醫檢查,才發現已經腫成5倍大,確診罹患睪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