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登革熱病毒
-
國內肺炎疫情雖已趨緩 防疫人員對登革熱仍不敢大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560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表示,登革熱又稱為「天狗熱」,如果被帶有登革熱病毒的病媒蚊(埃及或白線斑蚊)叮咬,就可能被傳染。典型登革熱潛伏期約為3至14天,通常4至7天開始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全身無力、後眼窩痛、噁心、食慾不振、出疹與關節痛等症狀,一旦出現嗜睡、躁動不安、持續嘔吐、黏膜出血,即為重症跡象,如疏於治療就可能致死。 -
全民防疫好成績 流感、麻疹、登革熱較往年同期下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17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除腸病毒在流行季卻沒有疫情外,呼吸道傳染疾病,包含麻疹、鏈球菌肺炎、德國麻疹、百日咳確診人數全部明顯減少,麻疹與德國麻疹今年沒有出現病例數,相較2019年同期,下降幅度高達100%;百日咳雖然有4名確診病例,但同樣比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也有81%。 -
登革熱有解! 新一代疫苗突破傳統限制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740解決登革熱的疫苗,有新突破!台灣和美國共同合作的研究團隊,開發新一代疫苗,經動物實驗證實,對4種不同的登革熱病毒都具保護力,還可以彌補現有疫苗的不足,研發成果刊登在國際重要期刊。 -
登革熱防疫大戰 專家:關鍵在冬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74台灣每年10月至11月是登革熱高峰期,因全球暖化問題,台灣登革熱的疫情先在2002年突破5,000例,而後2014年,在高雄爆發了二戰後最大的疫情,共有上萬名報告病例;到了2015年高雄、台南2縣市疫情齊發,共超過42,000名病例,更重要的是,有209名病患死亡。 -
颱風過後清理家園不打赤腳 以防感染三大疾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13疾管署疫報顯示,105年共接獲55例類鼻疽通報個案,其中3人死亡,進一步分析病例發生時間,均集中在9月、10月、11月等颱風季節過後的月份。 -
寶特瓶DIY成捕蚊神器 離地面50公分效果佳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332蚊蟲喜歡棲息的場所,戶外常出現在草叢、灌木叢、雜物背面;戶內則是在陰暗角落、家具下方或背面、窗簾布幔後、地下室。因此,在置放誘卵桶等捕蚊裝置時,應該選在適當位置和高度,才能發揮最大效果,距離地面50公分,效果最佳。 -
北市內湖區 驚爆登革熱社區群聚感染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045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防疫人員針對第6例確診個案住家範圍100公尺進行擴大疫調,意外發現此對夫妻出現疑似症狀,請兩人儘速就醫採檢,進一步確認感染登革熱病毒。 -
第二型登革病毒大流行 台南再添2死案例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806疾病管制署與國立台灣大學方啟泰教授合作,在8月17日出刊的《台灣衛誌期刊》發表「2003至2013年台灣地區登革熱併發登革出血熱危險因子分析」,研究結果發現,60歲以上長者與第二型登革病毒是引發登革出血熱的危險因子,60歲以上有糖尿病民眾若罹患登革出血熱,死亡風險將增加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