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白內障手術
-
夜間開車霧茫茫 當心白內障找上門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449所謂的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是指眼睛分辨明暗的能力,當對比敏感度下降時,就會出現白的沒那麼白,黑的沒那麼黑,而有「黑白不分」的情形。這樣的患者在白天光線充足的狀況下,視力還勉強可以應付日常所需,但一到夜間或陰天下雨,室內光線不足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視力急遽的下降而發生危險。
-
遠視也要定期檢查 以防白內障青光眼提早報到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833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指出,相對近視,遠視者年輕時多半視力良好,除非因高度遠視未妥善治療而有弱視,否則一般人多半不會重視遠視的檢查,但殊不知隨著年紀增加,遠視也可能會導致白內障,甚至併發青光眼。 -
顱底腫瘤影響視力 內視鏡手術免開腦惡夢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567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緯歆表示,腦下垂體腫瘤以及各種顱底腫瘤,位於頭顱深處,周遭又緊鄰腦神經及供應腦部構造重要的血管,稍有閃失,患者術後可能會有神經功能缺損及內分泌功能失調。 -
白內障置換人工水晶體 全焦段遠中近一路清晰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505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功能也不斷精進,選擇更添多樣化。晶盈眼科診所陳逸川醫師表示,早期做完白內障手術後,單焦點人工水晶體能應付看遠景,但看近物就得戴上老花眼鏡。直到多焦點水晶體出現,開始著重抗老花功能,雖能克服看遠物和看近的閱讀,但視力仍侷限在特定焦點距離上,看電腦等的中距離卻視力模糊,必須重新對焦;再者多焦點設計是利用光學繞射原理,易受光學干擾,夜間開車也會產生眩光而視力變差。 -
白內障盛行率高 台灣熟齡族就醫比例僅兩成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217「白內障盛行率與實際就醫比例的高度落差」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台灣健保顯示,全台65歲以上白內障盛行率達60%,但白內障就醫的比率僅有兩成。 -
夏日防曬要全面 當心紫外線傷眼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232張庭嘉提醒,雖然紫外線難以到達最深部的視網膜區域,一般人較不會因紫外線而使視網膜病變,但如果曾接受過水晶體取出手術的病患,如早期的白內障手術是直接將混濁的水晶體取出,這類患者因缺乏天生的晶狀體與人工水晶體阻擋與吸收資外線,可能因長期紫外線暴露而造成視網膜黃斑部損傷,也就是「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AMD)」。 -
控制青光眼 應及早接受白內障手術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556青光眼是一種因為眼球內排水系統不良,眼內壓升高,導致視神經退化的疾病。在整個眼內排水系統中,一個關鍵的排水區域便是由虹膜與眼角膜所形成的夾角(醫學上稱為隅角),隅角狹窄的構造不利於眼內水分的排出,容易形成隅角閉鎖型青光眼。剛好虹膜的後方便是水晶體的位置,當水晶體漸漸老化形成白內障之後,整個水晶體變得膨脹肥厚,容易向前推擠隅角讓狹窄的情況更加嚴重,間接增加青光眼發生的機率。 -
白內障拖延治療 恐併發青光眼甚至加速惡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72青光眼概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型,前者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會有疼痛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通常第一線治療為進行虹膜手術並給予降眼壓藥物治療;後者為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多半已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