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皮膚疾病
-
夏天悶熱皮在癢別亂擦藥 專家提醒使用前這3點先搞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1037皮膚問題發生原因不同,選用藥物也不同。皮膚外用藥常用成分如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劑、抗組織胺、角質溶解劑等。例如:治療黴菌感染(香港腳、灰指甲),需用抗黴菌劑;蚊蟲引起的搔癢可使用抗組織胺止癢;皮膚炎、皮膚過敏,常用類固醇消炎、收縮血管。藥物選用時亦需考量患部皮膚狀況,建議先向醫療人員清楚說明症狀。 -
有在吃皮膚病免疫調節藥物的人 能不能打新冠疫苗呢?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75對於皮膚疾病患者,除了已知對新冠肺炎疫苗成分有過敏之外,並無其他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禁忌症,目前我國18歲以上民眾,經醫師評估後皆可接受新冠疫苗注射。 -
防疫期間戴口罩、勤洗手 這些皮膚問題成疫情另類煩惱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912020年至今,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灣於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進入3級警戒,民眾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減少移動及外出,期望疫情能盡快獲得控制。在各種防疫措施中,最根本也是最普遍執行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口鼻」,然而,國泰綜合醫院、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指出,這些防疫基本功也伴隨了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 -
嬰幼兒溫和用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2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099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幼兒時期,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一般皮膚科副主任施一新醫師表示,相較於成人,嬰幼兒的皮膚更加脆弱且敏感,家長更容易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目前已有較溫和的外用非類固醇藥膏,可第2線使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短期及間歇性長期治療,提供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用藥新選擇,遵從醫師指示持續治療,把握2歲前的黃金治療期。 -
「照光一指通」APP上路 造福乾癬病友治療不再奔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77健保資料統計顯示,台灣有超過5萬名乾癬病人。乾癬依其嚴重程度、有不同治療對策。其中,輕度乾癬患者的治療以類固醇、維生素D類似物等局部外用製劑為主。而若診斷為中至重度乾癬或是局部外用製劑控制不佳,則可選擇照光治療或全身性治療如生物製劑和傳統口服藥,或先經照光治療無效再接續使用生物製劑。 -
眼藥膏用不完可拿來治傷口跟痘痘? 眼科醫師導正觀念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8409醫師表示,眼藥膏成分可分抗生素,含類固醇及含其他成分等3大類,劑型較為黏稠,主要是延長藥物在眼球停留的時間,但易造成視力模糊,建議睡前使用。一般來說,當眼部有傷口時,如手術過後、長針眼、眼瞼發炎等,需要使用抗生素眼藥膏,至於眼睛癢、結膜炎,則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緩解搔癢。此外,不少眼藥膏同時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屬於廣效型。 -
蕁麻疹來得也去得快! 發病期注意這8點即可控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09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表示,蕁麻疹俗稱「風疹塊」、「起清膜」,會忽然出現,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發作部位像蚊子叮咬引起的腫塊,形狀和發生部位都不固定,通常同一部位24小時內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其他部位又出現新的病灶,而且奇癢無比,嚴重時甚至合併黏膜水腫,包括眼睛、嘴唇、咽喉都會水腫;約20%以上的人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蕁麻疹。 -
掃除怕清潔劑傷手? 預防脫皮、流血皮專家說要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58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任蕭子臨指出,主要分為「刺激性、過敏性」兩大類,前者,每個人都可能發生;後者則為特異體質所致。但無論是何者,都不具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