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皮膚癢
-
疫情來襲企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何修榕提出5大關鍵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237SAL商務交流聯誼合作平台於5月12日,在台中星享道酒店舉行ICT-SAT商務跨領域跨區域交流論壇,邀請業界頂流品牌營運高階主管及創辦人分享「後疫情時代的品牌及營運」,其中,晶璽健康事業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何修榕提出企業主化危機為轉機須掌握的5大關鍵。 -
遠距上班上課宅在家吹冷氣 吃多動少皮膚癢溼疹來報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436對付溼疹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清潔,鄭愛蓮提到,可以用肥皂快速清洗患部並擦乾,再擦上中藥材萃取的外用藥膏,如有傷口不敢清洗,也可交由醫護人員指導方法,達到止癢和修復效果,同時搭配內服中藥調理體質。溼疹患者的體質通常多為溼熱且脾胃升降功能差,初期多以清熱、濾溼、健脾、止癢等藥物治療,待溼氣改善後,再用補脾利溼、強化肝氣疏泄、補元氣的藥物,通常約3到6個月可恢復好轉,全身性溼疹的患者則需要半年至1年的調理。 -
汗皰疹又癢又冒水泡! 醫點名「禁忌食物」最好先別吃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76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汗皰疹是春季轉夏季時容易發生的疾病,屬於「急性濕疹」的一種,症狀以手掌劇烈搔癢為主,不具有傳染性,汗皰疹的成因不明,可能與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接觸過敏原、壓力、多汗症、遺傳有關,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固然有效,但如果症狀反覆,中醫再介入治療能夠加強療效。 -
居家辦公WFH不會中暑? 這些情況不曬太陽也中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86連續高溫對於戶外工作者可能會造成健康或生命威脅,而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等,對高溫適應能力較差,也易引發健康衝擊。於盛夏時,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儘可能待在室內,並做好防曬工作,多補充水分及適度鹽分攝取,以及安排適度休息,以避免中暑。 -
空汙拉警報咳不停! 環境監測APP遠離PM2.5救你的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4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表示,當空氣中細懸浮微粒(即PM2.5)濃度過高時,天空就會呈現灰濛濛,且能見度低,除了容易影響行車視線,也會造成眼睛癢、咳嗽、皮膚癢等過敏症狀,因細懸浮微粒可達肺泡最大的顆粒大小,不僅影響肺部,更會經由肺泡進入血液,進而影響全身器官。 -
異位性皮膚炎盛行於冬季 尤其這幾個部位特別容易發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194鄭愛蓮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盛行於冬季,多半在嬰幼兒時期便會發作,好發於臉部、耳後、腹部、手肘、膝後等,然全身皮膚都有可能,因人而異。發作時皮膚表面極為乾燥,出現紅疹,有時像雞皮般有顆粒小疹子,且搔癢難耐,患者常忍不住搔抓而破皮。由於白天可能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不會特別感覺皮膚癢,多半在夜晚入睡後,皮膚搔癢感常特別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尤其幼兒可能因又癢又痛睡不好而哭鬧。 -
天冷加上溼氣重 中醫提醒避免溼疹爆發內外除溼不可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617皮膚問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性,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受阻,就會發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再者,體內溼氣主要靠脾胃代謝,若代謝不佳,脾胃轉動效果不好,就容易引發皮膚病灶。此外,與肝腎系統也有關係,肝腎系統虛弱相對排毒能力也會變弱,腎氣不足、元氣不佳,代謝功能就差。中醫治療多數採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等,倘若體內溼氣較重會以三仁湯加強排溼,一般會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多攝取薏仁有助於健脾利溼,薏仁飯或四神湯皆可,透過長期食用能達到明顯的食療效果。 -
異位性皮膚炎紅、腫、癢 角質層越抓越破損恐加重病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28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與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10月17日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健康講座,北醫附醫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明秀,特別為上百位聽眾,講解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原因,同時也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痊癒需要時間,治療過程中切忌不要抓皮膚,否則皮膚修復時間會拉長,不舒服時間也就越拖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