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皮膚癢
-
天冷加上溼氣重 中醫提醒避免溼疹爆發內外除溼不可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724皮膚問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性,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受阻,就會發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再者,體內溼氣主要靠脾胃代謝,若代謝不佳,脾胃轉動效果不好,就容易引發皮膚病灶。此外,與肝腎系統也有關係,肝腎系統虛弱相對排毒能力也會變弱,腎氣不足、元氣不佳,代謝功能就差。中醫治療多數採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等,倘若體內溼氣較重會以三仁湯加強排溼,一般會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多攝取薏仁有助於健脾利溼,薏仁飯或四神湯皆可,透過長期食用能達到明顯的食療效果。 -
異位性皮膚炎紅、腫、癢 角質層越抓越破損恐加重病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14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與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10月17日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健康講座,北醫附醫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明秀,特別為上百位聽眾,講解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原因,同時也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痊癒需要時間,治療過程中切忌不要抓皮膚,否則皮膚修復時間會拉長,不舒服時間也就越拖越久。 -
秋冬敏感肌乾癢真難熬 這些錯誤保養方式恐加重病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66長庚醫院皮膚部部主任醫師鐘文宏表示,夏天皮膚容易增加油脂分泌,當天氣漸涼皮膚油脂分泌量則慢慢減少。皮膚油脂就像保護層,可以減少皮膚水份流失,當皮膚油脂不夠水份流失加快,就很容易乾燥出現裂痕,乾癢時容易無意識抓搔,或有時洗澡時特別用熱水沖,都可能讓皮膚損傷加劇。 -
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60門診常見的皮膚癢原因很多,像是急性蕁麻疹、蚊蟲叮咬、隱翅蟲、黴菌感染、汗疱疹等,通常要針對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對症下藥才有效。皮膚科醫師柯適中建議,若自行擦藥2至3天症狀仍未改善,應盡快就醫,避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更嚴重的皮膚問題。醫師提醒,市售止癢藥膏成分多含有類固醇,若在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恐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容易出血,使用過量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機制。 -
會癢的一定就是香港腳? 錯誤認知亂抹藥恐延誤治療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654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門診時都會聽到「我腳底常發癢,有時候還會長小水泡,擦過很多香港腳藥膏,為什麼都沒有好?」等類似的疑問,患者認為香港腳只是小毛病,為何拖了好久,卻未能痊癒。 -
炎夏「該邊」爆癢? 有這5習慣最容易中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86胯下癢又稱為「繡球風」、「搔檔」,在台灣,因為氣候濕熱,不論男女、都容易有胯下癢的問題,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表示,因為胯下癢到皮膚科診所求診的病患,每到夏天就爆增2成,若加上害羞而不敢求診的人,估計實際數據應該超出2成,求診者男女性都有,其中以中年男性居多。 -
婦人進補過頭眩暈倒地 錯誤飲食習慣埋下禍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32主治鼻過敏、耳鳴、眩暈多年的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是前庭平衡感覺系統出現異常才引發的症狀,與一般的頭暈大不相同。眩暈的感受是天旋地轉,偶爾會伴隨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急性發作期會失去平衡,容易導致意外發生。至於頭暈則是頭部重重、沉沉的,不會有旋轉的感覺。 -
皮膚癢別自行買藥擦 這幾種情況恐留下難以挽回的傷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98皮膚科藥膏一般都被認為含有類固醇(又稱美國仙丹),都是非常好用的藥膏,廣泛使用已超過70年,且消炎效果極佳,強度可分為7級,針對不同疾病、年紀、使用部位、長期或短期使用,要有非常專業的知識才能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