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直腸外科
-
機器手臂換肝換腎 台大外科獨步全台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967台大外科部主任賴鴻緒指出,該院在2014年11月24 日完成第1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患者是一名81歲王伯伯,半年前發現大便有血,且變細,確診為大腸癌。因高齡考量,決定接受機器手臂手術,以微創方式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 -
輕忽無痛血尿 膀胱癌男子腹腔器官幾乎切光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75收治男子的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何承勳說明,該患者去年即血尿,但因無特別疼痛感,再加上血尿症狀時有時無,直至今年初才至他院就診。經膀胱鏡切片診斷為第二期膀胱癌,當時醫師即建議進行膀胱全切除手術,唯病人對接受手術有所遲疑,未及時接受手術。 -
平時多費心 大腸直腸癌退散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952廣義的大腸包括結腸和末端的直腸,結腸又可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大腸癌有2/3的機率發生在人體左半部的直腸及乙狀結腸,而大腸癌的成因除了基因遺傳之外,絕大多數是生活及環境條件所影響。抽菸喝酒、攝取紅肉及動物性脂肪會增加罹患風險,若要預防可多吃高纖維的蔬菜、水果,並維持適當的運動。 -
大腸直腸癌急攀升 成為國人最大隱憂!
癌症新知 / 腸癌3229根據統計顯示,國人平均十萬人中,就有43.8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為所有癌症排名第二,目前國民健康署為防治大腸直腸癌,補助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眾每年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榮陽團隊新突破 晚期大腸治療現曙光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97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王學偉教授,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楊慕華教授,共同組成癌症幹細胞團隊,與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姜正愷醫師攜手,終於在大腸直腸癌的研究上有了突破性進展。這項研究成果為大腸癌抗藥性治療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已於今年3月1日發表在生物醫學界具領導地位的權威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
無痕微創手術 腸癌治療保肛也保腸
癌症新知 / 腸癌3958治療大腸直腸癌,傳統手術常因腫瘤位置鄰近肛門,很難保留肛門,最後必須放置人工肛門。不過近年來,新式手術可保留住肛門,但因部分直腸遭受切除,以致存留糞便的容量變小,所以,只要存有些許糞便,就必須排出。也因如此,很多大腸直腸癌患者在接受直腸切除手術後,每天至少上廁所達十、二十次,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
保肛大作戰! 低位直腸癌治療免切肛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3943歲的賴先生從國中起血便不斷,以為是痔瘡引起,並不以為意。2013年3月,赴美洽公,餐餐攝取大量肉類及辛辣食物,回台後出現胃悶痛,排便大出血,持續一個多月,就醫檢查竟發現直腸有嚴重病變。 -
便秘長達40年! 竟是腸道過長所致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082林小姐的母親提到,林小姐自襁褓時期排便就從未「順暢」過。曾有一次學校要交糞便檢體,卻因排不出來而緊張到哭。開始工作後,一周解便一次成為慣例,即使多吃高纖食物,便秘情形還是不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