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直腸外科
-
等了近20年!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BRAF基因雙標靶問世
癌症新知 / 腸癌9726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 -
驚!男子血便求醫 竟是每天久坐10幾小時釀成痔瘡惹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8991名20歲出頭的年輕男子近3、4個月以來排便後馬桶滿是血漬,伴隨的疼痛也影響生活品質,飽受困擾的他下定決心求醫,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是痔瘡所致,一問之下發現,男子從事設計工作,疫情以來長期在家工作,1天坐10幾個小時鮮少走動,痔瘡快速惡化,最後只好接受內外痣全切除手術,重拾健康人生。 -
大腸憩室症導致泌尿道感染! 7旬老翁突高燒昏厥送醫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88預防大腸憩室症及相關併發症的關鍵,在於保持大腸健康,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彥志表示,台灣美食雖多但仍要攝取足量蔬果,多補充水分,確保腸道能獲得充足膳食纖維,使順暢排便,定期運動、養成規律排便習慣,避免久坐和便秘,才不易形成大腸憩室炎等症狀。 -
如廁出血就是痔瘡?爺爺症狀拖近1個月 檢出直腸息肉
癌症新知 / 腸癌7440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莊偉表示,直腸癌占大腸癌約3成,早期直腸癌則占其中的4分之1至5分之1,若能在早期就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而直腸困難息肉則有2成左右是惡性可能,民眾不可不慎。 -
講座報名/遠離重聽、耳鳴沒煩惱 耳鼻喉專家親臨指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950關於耳鼻喉等常見疾病,如何聰明預防?李宏信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4月20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常見耳鼻喉科疾病保健指南」。 -
講座報名/不再怕更年期症候群! 醫揭示有效應對策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065更年期是女性不可避免的歷程,如何保養身體,減緩更年期症候群?黃琬珺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4月20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更年期保健與常見婦科疾病防治」。 -
講座報名/預防大腸直腸癌可以怎麼做? 名醫開講解惑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856如何掌握腸道健康?預防大腸直腸癌可以怎麼做?黃彥鈞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4月20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掌握腸道健康!專家解析大腸直腸癌」。 -
大腸直腸癌怕轉移惡化 術中放射線治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癌症新知 / 腸癌12011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10大癌症發生排行中,大腸癌已連續15年居冠!大腸直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難以察覺,有些患者發現時常是中後期,癌症已轉移到其他部位,往往增加治療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