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直腸外科
-
莫讓延誤治療成遺憾 聽信坊間療法大腸癌患者1年離世
癌症新知 / 腸癌2948為此,台中市腸腸久久協會推出「腸腸久久 常在我心」智慧整合衛教平台,透過國人熟悉的社交軟體,配合首創「全圖文式衛教資訊」,民眾只要掃描QR CODE,就可以透過互動方式、即時獲得包括疾病知識、腸癌用藥、手術方式、傷口照護以及飲食等重要且正確的資訊。避免再有腸癌患者因錯誤訊息、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
肛門長瘻管讓人坐立難安! 內視鏡微創手術免反覆發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01王愷晟醫師解釋,肛門膿瘍與瘻管經常是肛門腺體受到細菌感染所造成,起初會有化膿狀況,若進一步侵蝕肛門的肌肉和皮膚,就會形成一條管路,即為肛門瘻管。有瘻管的病人往往會反覆經歷肛門疼痛丶肛門流出黃色或粉紅色膿,是非常惱人的疾病。一般而言男性發生比率較高,久坐、便秘、熬夜、抽煙丶高血糖都是危險因子。 -
痔瘡雖小卻讓人疼痛難耐、坐立不安 專家教你如何預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86459歲傅小姐,為痔瘡所苦已多年。這個月以來,症狀益形惡化,幾乎每次排出稍微堅硬的大便,鮮血即會染紅整個馬桶,而且脫出的痔瘡必須用手推回才能恢復原位。這幾天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本來脫出的痔瘡還能用手推回,現在卻推不回去,因脫出的痔瘡而感到疼痛且坐立難安,進而至奇美醫學中心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亘毅門診求診,經黃醫師診斷傅小姐為第4度混合痔。 -
每天放屁放不停? 伴隨5種情況嚴重可能大腸癌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421王愷晟醫師指出,排氣頻繁多半和飲食有關,如豆類、堅果類、十字花科蔬菜、乳製品、碳酸飲料等比較容易產生腸氣。 -
每30分鐘有1人罹大腸直腸癌 精準用藥末期治療新突破
癌症新知 / 腸癌4519台灣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大腸直腸癌,每80分鐘就有人因大腸直腸癌死亡,63歲郭先生,40年職場生活,幾乎早睡早起且不菸不酒,去年在公司健檢發現肝臟有陰影,進一步檢查盡然是大腸直腸癌末期發生肝轉移;專科醫師呼籲,縱使發現癌症末期,現在治療藥物能拉長存活時間,病情也能穩定控制 -
有「痔」難伸15年! 微創手術改善生活品質不必再忍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46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明璋醫師表示,阿明因為近期加班頻率增加,久坐駕車讓他解便後出血的狀況更嚴重,甚至可以在肛門口摸到1小粒痔瘡,才終於讓他下定決心尋求手術幫忙,事實上,與傳統痔瘡手術後的疼痛比起來,現行微創痔瘡環切手術不但傷口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且副作用與併發症也較少,已經漸漸為痔瘡手術改觀,大大提高病人對手術的接受度。 -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11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強調,大腸癌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紅肉、加工食品、低纖維飲食和肥胖等,把握以下4要素,遠離大腸癌 -
冬天為何容易便秘? 醫師分析可能造成的原因有這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11便秘已經成為文明病,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只要有3天以上未排便、糞便質地堅硬、排便困難,就屬於便秘,長期便秘,將產生肛裂、痔瘡,如果好幾天拉不出來,引發腹痛,必須至急診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