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眩光
-
白內障不可逆 置換人工水晶體醫師提醒注意這些事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6378白內障是指原本透明的水晶體因各種原因變得混濁,光線無法透過導致視力不清晰。李孟昇說明,白內障最直接的症狀是視力不斷衰退,通常不會伴隨疼痛,醫學上歸納老化和紫外線傷害為白內障主因。白內障從一開始視力模糊,到逐漸影像重疊、眩光、畏光和光暈,夜間視線不清,或感到色覺偏暗或變黃等,需視病患對於視力不清晰影響生活品質的程度,來考慮是否需進行白內障手術改善。 -
眼前霧茫茫 不要以為只是單純近視度數增加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08門診常遇到病人主訴視力不好,以為只是單純近視度數增加,檢查之後才發現近視度數暴增400至500度,矯正視力也只有0.2,經醫師詳細檢查下才發現是白內障作祟。病人還提及「尤其是夜間視力更差,眩光很厲害,路標看不清,對向車燈一照,甚麼都看不到,嚇得趕快把車停在路邊!」這是很典型的白內障症狀,除此之外,還可能會看東西有疊影、視野內的影像顏色變得昏黃等症狀。 -
眼前霧茫茫只是近視加深? 別忽略可能是白內障警訊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372敦化双眼明眼科診所醫師李怡萱表示,門診常遇到病人主訴視力不好,以為只是單純近視度數增加,檢查結果顯示度數暴增400至500度,甚至連矯正後的視力也只有0.2,經進一步詳細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白內障作祟。簡單來說,白內障導因為水晶體內的可溶性蛋白質變性、退化,而造成混濁、視力模糊的現象。 -
眼球白目問題難避免 何昭德醫師健康開講全解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597何昭德比喻,眼睛好比相機鏡頭,其中包含許多零件,其中1個就稱為水晶體,在出生或年輕時會呈現清澈透明狀,但隨著年紀的增加,就會開始變得混濁。水晶體主要由蛋白質構成,是人體器官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地方,因此一旦發生蛋白質變性,由可溶性蛋白變為不可溶性蛋白後,就稱之為白內障。沒有白內障問題的人,就像是從一片乾淨的玻璃看景物;反之有白內障問題的病人,有如隔著毛玻璃,景物周遭都會變得模糊,界線也比較不清楚。 -
近視的人不會得老花? 眼科醫師破解迷思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222不少眼科醫師常被問到是否有近視就不會得老花?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近視、遠視是指遠處影像相對於視網膜的位置;老花是水晶體與睫狀肌看近時聚焦能力降低,2者截然不同。因此無論近視或遠視,只要水晶體退化就會老花。老花通常在40歲後開始出現,然而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使水晶體長期緊繃,老花提早報到的人不在少數,年紀輕輕就要過著看遠戴近視眼鏡,看近戴老花眼鏡的2副眼鏡生活。 -
早發性白內障選擇人工水晶體 老花應一併考量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673現代人頻繁使用3C產品,使得罹患高度近視機率提高,再加上眼睛長期暴露在有害的藍光中,也增加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1名45歲的女性上班族近視高達1000度,後來發現1至2年中又增加500度,經檢查後發現是核性白內障導致,經醫師協助申請健保事先審查後通過,手術置換新的人工水晶體後,裸視可達0.9至1. -
高度近視好發核性白內障 人工水晶體該這樣挑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083短時間內近視度數增加,反覆配鏡仍無法矯正視力的高度近視族群注意了。42歲吳先生,原本就是高度近視900度的患者,因近視度數在短期內飆升就醫,確診為早發性白內障,須透過微切口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才能改善視力。罹患高度近視的吳先生經過詳細的術前檢查後,醫師建議挑選可以過濾紫外線與藍光,具有保護視網膜功能的淡黃色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手術後視力恢復良好。 -
年輕人也會白內障 高度近視患者尤應提高警覺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871根據醫學研究指出,若眼睛長時間近距離緊盯智慧型手機螢幕,這類藍光對眼睛健康的危害,恐使得水晶體逐漸混濁,進而生成白內障。所幸,醫學科技的進步,隨著各式多元化的人工水晶體問世,造福許多深受白內障困擾的患者,幫助他們找回視力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