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眼球震顫
-
本土+10824!疫情觸底後連4天上升 兒童重症暴增5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0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12)日新增10824例本土病例,比上周依增加6%,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這是連續第4天比上週同日的病例數增加,這情形表示疫情已經達到谷底,會有略有上升又下降,忽高忽低的現象,民眾不必太過擔憂;然近期天氣變冷,仍需做適當防範。另外境外移入個案為29例,31人死亡。 -
新增3兒童重症!MIS-C添2例 17歲青少年確診後休克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7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6)日宣布新增63170例本土病例,以及168例死亡個案。 -
8千萬人曾患腦中風 剖析「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86世界中風組織表示,腦中風是高死亡率與致殘率的疾病,但幾乎所有的腦中風是可以避免的。由於腦中風常留下許多後遺症,而成為台灣國人慢性殘障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分之一將造成終身殘廢,三分之一中度殘廢,生活部分需仰賴他人照顧,剩餘三分之一則為輕度功能障礙,即使可以回歸社會和自我生活照顧,身體動作已大不如前。 -
中醫治療「後天養先天」 小腦萎縮症3管齊下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129常有人將小腦萎縮和漸凍人搞混?小腦萎縮症主要是脊髓及小腦脂質性病變到萎縮的狀況,因患者走路搖搖晃晃,又稱為「企鵝病」;運動神經元疾病、神經周邊神經系統萎縮則稱為「漸凍人」。雖然兩者皆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退化性疾病,但因病變部位、致病因素不同,則臨床病徵也不一樣。中醫師張賜興表示,小腦萎縮症通常有平衡感異常、動作遲緩、寫字不順、走路不穩、容易跌倒、吞嚥困難、容易嗆到、口齒不清、眼球震顫、複視等10大症狀;漸凍人則屬於反映在肢體動作的神經性退化,肌肉會逐漸萎縮到無力,而兩者都容易出現口齒不清、構音或吞嚥困難及步態不穩的症狀。 -
小腦萎縮症10大症狀不可輕忽 中西醫治療觀點有差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1295年近半百的華裔外籍機師1年前開始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不論坐著或站著均感不適,走路也容易搖晃,工作先辦理停飛後而不得不離職,初期醫師皆朝內耳不平衡的梅尼爾氏症進行治療,仍然無法見效。後來前往大型醫院接受血液、核磁共振等各項檢查,才確診為小腦萎縮症。由於西醫只能進行保守治療,患者後來轉求中醫治療,起先必須由家人攙扶前來,治療2個月後頭暈現象已大幅改善,還能自行開車前來診所就醫。 -
企鵝家族受小腦萎縮症煎熬 中醫改善多管齊下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165長期犯頭暈的64歲婦人,接受貧血、低血壓治療皆不見改善,4年前就醫確診為小腦萎縮症。婦人頭暈的情形不同於一般,發作時只要稍微活動就很吃力,走路步履沉重且平衡感變差,由於神經統合能力不佳,往往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暖機」才能踏出步伐。此外,婦人吃東西還常常嗆到,還合併貧血、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纏身,苦不堪言,後來接受中醫治療,3周後症狀開始減輕。 -
「月亮的孩子」視力不佳 應及早介入治療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008眼睛方面,因白化患者黑色素產生異常,缺乏視網膜色素上皮(RPE),進而影響到視網膜黃斑部發育,最終造成視力不良。另外,還容易有遠視、近視以及散光,另外斜視以及眼球震顫等問題。因為這些因素,患者多有弱視問題,看近看遠都有障礙,建議及早至眼科做檢查並早期視力矯正,以期刺激視力發育。 -
邊手術邊聊天 原來白內障手術也能這樣開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82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任梁中玲表示,「眼球震顫」屬於不自主的眼球擺動,病因可能為先天性中樞神經病變,或是後天疾病、受傷導致,症狀為眼球宛如鐘擺般規律擺動,伴隨弱視或頭位偏斜問題,對生活造成不小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