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瞳孔
-
孩子使用散瞳劑易畏光 戶外活動應做好眼睛保護措施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683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近視防治中心主任醫師吳佩昌表示,散瞳劑阿托品目前已經確認濃度由0.01%至0.05%都有效果,相對過去1%使用下,濃度降低100倍,畏光副作用及高眼壓風險也隨之減少,不需要太過擔心。 -
高度近視患者視網膜剝離風險增 控制度數有這些選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717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現代人罹患近視的年齡層不斷下滑,使得高度近視的人口不斷攀升。隨著近視不斷加深的過程中,眼球直徑(眼軸)也會增長,而眼球外圍前後又有鞏膜、脈絡膜和視網膜3層組織,其中視網膜布滿感光細胞和神經纖維,是負責視力清晰的關鍵。而視網膜會隨著眼軸拉長而逐漸變薄,嚴重時容易產生破洞、剝離,引發黃斑部出血等病變,甚至有失明的風險。 -
孩童近視應及早控制 一旦釀成高度近視恐增失明風險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033眾所皆知一旦產生近視,度數會以一定速度增加,而且無法逆轉。以台灣研究報告指出,國小近視進展速度最快,每年增加100至125度,國中每年減緩為75至100度,直到高中後每年再趨緩為50至75度。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眼科醫療在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方式,早期多使用散瞳劑幫助睫狀肌放鬆,藉以消除可能的假性近視,但瞳孔放大後相對暴露於紫外線的照射較多,容易產生畏光問題,尤其活潑好動的學童在太陽下未做好護眼措施,視網膜無形中也暴露於不可知的風險中。 -
講座報名/何昭德醫師談 白內障之預防及保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62不少民眾關心能否透過保養或治療等方式對抗眼睛的衰退,為此,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於6月22日星期六下午,力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醫師何昭德,與民眾談談「白內障之預防及保健」。 -
糖尿病阿伯經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神經病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72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說明,經過治療後,患者麻木感已經消退剩下指尖及腳尖,生活品質也得以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可以分為:(一)正性症狀:麻刺、疼痛或異痛感,晚上感覺尤其明顯。(二)負性症狀:以感覺變差為主(痛覺及溫覺)。 -
日拋隱形眼鏡當周拋月拋用 省了荷包卻傷角膜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5216許多大學生為了省錢將日拋軟式隱形眼鏡當成周拋使用;周拋則是變成了月拋,眼科醫師蔡景耀指出,不管是日拋、周拋、月拋,雖然外表看來一樣,但實際上透氧率差很多,如果重複使用日拋隱形眼鏡,則可能傷及角膜細胞,眼睛紅腫不適,提高日後眼角膜病變風險。 -
眼瞼下垂新術式 聯合筋膜鞘懸吊喚回睛亮明眸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5594眼睛張不開總是給人沒睡飽,精神渙散的印象,真的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所幸拜整型手術進步之賜,現在加菲貓族終有翻身改造的機會,換雙明亮大眼睛。治療先天性眼瞼下垂,傳統手術以提眼瞼肌為主,但對嚴重下垂者易留下眼皮閉合不全、運動遲滯等不自然的後遺症,新式手術方式利用新解剖結構「聯合筋膜鞘」,可大幅減少 -
年輕人也會白內障 高度近視患者尤應提高警覺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874根據醫學研究指出,若眼睛長時間近距離緊盯智慧型手機螢幕,這類藍光對眼睛健康的危害,恐使得水晶體逐漸混濁,進而生成白內障。所幸,醫學科技的進步,隨著各式多元化的人工水晶體問世,造福許多深受白內障困擾的患者,幫助他們找回視力的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