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退化疾病
-
帕金森氏症並非老年人專利! 他初次發病時年紀僅40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9為提升民眾對「帕金森氏症」的重視,每年的4月11日訂為世界帕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ay)。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是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65歲以上者盛行率約1%,年過80,則比率提高至2%至4%。 -
歌后詹雅雯驚傳帕金森氏症 10大症狀有3項應提高警覺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4632之前詹雅雯就罹患喉部腫瘤,以及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之後,最近2個月來,食慾變差,吃不下東西,爆瘦8公斤,至台大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目前她持續服用藥物,仍保有行動能力。 -
從勁量電池變斷電人生 帕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不可不知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5549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帕金森氏症是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由於腦內「黑質部位」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
國衛院破解細胞再生秘密 幹細胞外泌體促使神經修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724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指出,臨床研究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且細胞植入手術恐引發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等疑慮。 -
中研院團隊讓「壞蛋白」被分手 罕病亨丁頓氏舞蹈症治療見曙光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928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人則表示,罹患亨丁頓氏舞蹈症的病人,變異的亨丁頓蛋白(mHtt)帶有過長的聚麩醯胺酸鏈(polyglutamine),隨著聚麩醯胺酸鏈的增加,容易使亨丁頓蛋白堆積在腦部,破壞神經元。 -
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 透過影像檢查可以早期確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73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腦神經退化造成的退化性失智症、腦血管疾病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續發性失智症,其中以退化性失智症居多,阿茲海默失智症就占了約6至7成。由於失智症早期症狀與老化類似,例如記憶變差、說話會中斷或忘記詞彙、比較難回想事情等,因此容易被忽略,甚至就醫後也未能正確診斷失智類型。 -
神經發炎加劇大腦退化 抑制關鍵蛋白質可減緩病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27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醣科學團隊,以及林口長庚、台北榮總等醫學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透過抑制微膠細胞(microglia)中的蛋白質Galectin-3,可以有效地降低細胞的發炎反應,減緩神經退化疾病症狀,延長病鼠壽命。該項研究日前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睡覺拳打腳踢像演戲 小心是神經退化疾病前兆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61廖岐禮表示,正常人的睡眠可分為:淺睡、深睡、及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當入睡後,睡眠從淺睡到深睡,接著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為一個周期,大約為90分鐘,一般完整睡眠約4到5個周期,接著在最後一個快速動眼期結束後醒來,因此常常可以感覺到是從夢境中醒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