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科技部
-
抗新冠藥物台灣隊不落人後 發現強10倍病毒抑制劑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58研究團隊強調,這次發現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研究團隊補充,在成為真正抗COVID-19新藥前,雖然尚需經過動物及人體實驗,但可在短時間內找到候選藥物,這已經顯示,我國在面對病毒時短期緊急應變能力上的量能。 -
新冠快篩1滴血12分鐘知結果 預計5月取得歐盟認證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702新檢測設備在今(2020)年3月初已完成新冠肺炎血清檢測碟片開發,並在國內醫院協助下,持續優化檢測系統,上周於丹麥第2大醫院Hvidovre hospital執行初步的臨床驗證,靈敏度高達90%,下周在義大利醫院將完成更大量的臨床驗證,預計在5月取得歐盟認證。 -
科技部加入歐盟AAL計畫 數位解決高齡化台灣不缺席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772台灣已在2019年成為AAL協會會員國,可向國際分享我國在健康高齡化數位解決方案方面的經驗,同時與不同國家創造合作關係,將有助於台灣學界在老年學研究、醫界的遠端醫療中心、產業界醫療器械供應鏈、政府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等各面向,整合出完整產業鏈,有助於台灣與全球的高齡化的問題研究,並提升台灣與歐盟的合作機會。 -
中研院攜手學研界抗COVID-19 最快3至6個月研發快篩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61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各國都想及早找出解決之道。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今(13)日召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會議,並於會中倡議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的精神,以利學研單位共享研究材料、研究資訊,及智財成果。分進合擊不僅能加速研發進度,更可以多重驗證由不同研究團隊研發出的成果。 -
對抗武漢肺炎台灣科學家串連 籲成立中央研究小組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2893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台大已成功培養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未來也會在疾管署的監督下與國內專家合作進一步拓展研究成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認為,針對此類新型感染症,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發展疫苗,但生產去活性疫苗需要極高的安全防護等級,且可能產生抗體依賴性增強反應,因此可思考利用病毒表面的特殊醣蛋白,以安全性較高的重組抗原方式來設計分子疫苗。 -
再生緣產學合作 研發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成果斐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285再生緣生物科技與元智大學姚少凌教授長期 進行產學合作,近期以「適用多種來源間質幹細胞之無血清/無血漿增生長培養基」計畫的成果,榮獲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108年度產學合作計劃成果特優獎。 -
我要活下去! 7成以上癌友支持新藥部分負擔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486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近年來接到許多病友及家屬反應,與其等待,更希望能與政府共同承擔部分藥費,早日用到新藥,開啟自己或親人的一線生機。為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1項名為「新藥與新科技部分負擔民眾願付價格」調查,以病友為中心,針對癌症病友及其家屬 共有909人與無罹癌經驗一般民眾 300人,有效樣本1209人,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其為使用健保尚未給付的新藥新科技的願付費用。 -
中研院開發新顯微技術 萬倍放大三維成影透視全腦
醫美減重 / 生技線上4343透化層光定位顯微鏡由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壁彰,與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暨腦科學中心主任院士江安世供同開發,陳壁彰師承2014年諾貝爾獎得主貝吉格(Eric Betzig)博士,在新技術下,將生物組織在顯微鏡下變得透明,以掌握單一蛋白質分子的數量及空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