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穴位
-
胃食道逆流喉嚨卡卡火燒心? 中醫調理降低復發治根本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57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廖殷梓表示,中醫將胃食道逆流歸於「泛酸」、「反胃」、「胸痹」、「梅核氣」等範疇,病位在胃、食道、肝膽、脾等等,故治療以調脾胃、肝膽之氣機升降為主,不僅副作用少,也可舒緩情緒壓力,降低復發率。 -
6旬婦1晚跑5次廁所 中醫治療服中藥搭三伏貼改善夜尿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13中醫在治療夜尿上,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會特別重視「溫度」,採取「溫通」、「溫化」的治療方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師黃瀞瑩指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整年陽氣最盛的日子,可以採用三伏貼在脾俞、腎俞等特定穴位。 -
口罩解封後感冒人數攀升 中醫階段性治療改善感冒咳嗽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61新冠疫情再起,咳嗽、感冒的人增加,這可能與免疫負債及免疫竊盜有關,而民眾平時該如何加強免疫?中醫師凃育維表示,關鍵在「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讓身體的陰陽維持動態平衡,使體內「營氣」及「衛氣」良好運作,藉此提高身體的「正氣」對抗外邪。 -
想改善兒童便秘問題!遵照中醫師建議 可按壓腹部穴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32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兒科主治醫師胡玉芳表示,平常要改善小兒便秘問題,父母或照顧者可幫孩子按摩調理,特別是針對在腹部的天樞穴、大橫穴、中脘穴以及下肢的足三里穴或上巨虛穴。 -
夏季坐月子如何吃?中醫提點養生策略 可消暑氣解壓力
兩性關係 / 女人幫8262女性坐月子期間最常見到麻油料理,其實麻油性味屬甘平,本身並不溫燥!中醫師周宗翰指出,想要避免過度溫補風險,烹煮麻油雞時可省去麻油煸炒乾薑且不加米酒的步驟,僅放置少量薑片燉煮雞湯,最後再淋上些許麻油增香。 -
乾眼症文明病!中醫補血氣、護肝腎 輔穴位按摩助緩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27張賜興醫師舉例,有1名更年期婦女睡眠品質不佳,眼睛乾澀已有多年,嘗試過西醫、針灸、按摩等多種療法都無法治癒,決定轉由中醫治療,前來診所看診。經過中醫辨證施治,同時以針灸和中藥治療,使用如四物湯、加味逍遙散、杞菊地黃丸、滋腎明目丸等等來補肝腎陰虛,並且輔以荷爾蒙補充,如大豆異黃酮、蜂王乳等,治療約3個月後,患者的乾眼症狀已有顯著改善。 -
熱傷害以中暑最致命!中暑分陽暑和陰暑 中醫緩解有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7697近日高溫連連,熱傷害事件頻傳!台灣夏季悶熱,當外界環境的溫度比體內溫度高時,其中「熱」來自溫度對於人體的感受,而「悶」則是濕度帶給人們的感受,這時就容易導致熱傷害。中醫師康涵菁表示,常見的熱傷害又可分為熱痙攣與熱昏厥。 -
心臟好不好看面相能知道? 中醫點名觀察這4部位異狀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859心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一旦出現病徵,其實從耳朵、印堂、山根、唇舌等4大部位是能發現到異狀的!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內經》指出,「心其華在面。」從面相上可以藉由中醫的望診,觀察心血管系統的好壞,及心臟功能的穩定。